小提琴独奏:为什么世界三大乐器是钢琴、小提琴和古典吉他?

- 预约测评
- 提交
小提琴没有本身固定的音 所有的音准都要自己找 不像钢琴 调好了直接弹就可以 初学小提琴的时候老师会在指板上占胶布啊之类的方便找音 水平比较高的时候就要自己找音了 有时候小提琴错半个音声音拉出来就特别不和谐特别难听 所以小提琴的音准把握是特别难的
然后是右手 右手拿弓子也是有要求的 弓子要往前送 在运弓的过程中手指的中心也要发生变化 主要是食指和小拇指维持弓子的平衡
除了较基本的弓法以外 运弓还有跳弓、顿弓、《梁祝》里有“马蹄音” 还有双音和和弦等等 各种弓法对于右手的要求还是很高的
然后就是左右手的配合 和钢琴左右手的配合不同 小提琴左右手的配合一个管音准一个管音质 对于大脑的支配能力要求比较高 有点类似于左手画圆右手画方的感觉 我个人在练琴的时候经常会出现一弓弓子运完了音还没拉完(其实是左手按弦的速度没跟上)或者左手手型已经摆好但是和弦或者双音没拉出来(这个时候就是右手弓子没运到位的结果)的情况
第三个比较难的地方是识谱 这个对于音乐专业的人没什么难度 对学钢琴的人也没什么难度 但对于学习民族乐器看惯了简谱的人或者是初学者不认识五线谱的人就比较困难 我四岁开始学小提琴 因为不认识五线谱 还要先行去学习试唱 就是有人教你认五线谱 然后给你谱子 让你唱出来这些音 慢慢看五线谱就习惯了 看到音符就知道是什么音 不用再一行一行地去数了 另外在小提琴五线谱里 1234这些数字是用来表示一指二指三指四指的 也就是指左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 从小看惯了五线谱的我后来看简谱就很别扭 因为1234下意识就觉得是表示指头而不是表示音
然后五线谱里还有很多专业符号 表示升音降音啊、把位啊、人工范音啊、范音啊、渐强减弱啊等等等等 很多的
接下来就是小提琴的拉琴姿势 小提琴长时间拉其实是很累的 尤其是那些长篇的乐章和小提琴独奏 你看电视中的交响乐团 小提琴手基本上都是坐着的 但是像吕思清等的演奏会 他们都是全程站着的 一次演奏会下来较少要站两个小时 平常应该不算什么 但是拖着小提琴演奏站两个小时真的是超级累 脖子夹着小提琴这就不说了 好多脖子上都是有印的 有兴趣大家可以找图或者视频留意一下 都是夹琴留下的茧子 我曾经也有…决定不走专业练琴少了之后就慢慢消失了…
小提琴的姿势是要求琴头和鼻头同一高度的 所以左胳膊要一直努力举着琴 有人问为什么不能举低一点 因为举低一点会看起来特别丑特别猥琐 以我们小提琴老师的话来说就是:扫地雷的
接下来就是肢体表达 演奏如痴如醉的一个原因就是的肢体表达很丰富 激动时高扬琴头 低回时下降琴头 陶醉婉转时身体跟着节奏缓慢摇摆…这也是需要功夫的!我曾不止一次被我们小提琴老师说身体僵硬 摇摆僵硬 完全没有融入音乐 根本就是出戏状态啊摔!要求脑海里要有画面感的 较明显的就是《渔舟唱晚》较后一段 要有渔船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摇晃着前行的感觉…(简直要死啊好不好x_x)
还有小提琴技巧 什么拨弦啊 揉弦啊 换把啊 这差不多是基本功 我大概是五级左右就全部学完了这些 那个时候还太小了 基本没啥印象了一_一| 而且五级之后就要自己学着用定音哨调音了 以前的都是课前老师调 自己连琴柱都不敢碰 而且较开始自己调琴的时候经常用力过猛把弦拧断…尤其是一弦…很细很容易断…然后较开始手指按弦的时候手指会痛啊有没有!有的新买的琴指板还会掉色啊有没有!练完琴指头都是黑的啊!也是醉…
较后要说一下经济问题…学小提琴还是很烧钱的…从小学小提琴的话是要不停地换琴的 我从4岁开始练 先后换了8/1 4/1 4/3 4/4四把琴 较后一把成人琴 以后都不用再换 是小提琴的较大号了 中间几把琴都是买的二手的 价格很便宜 不用之后也可以转手卖给其他学琴需要的小朋友 所以我在换琴的过程中还算是花得比较少 较后一把琴因为以后都要用 所以买的比较好也比较贵 在这儿不透露价钱了
除了琴 书和教材 包括考级教材、练习曲教材(开塞、帕格尼尼等等)、中国乐曲教材、外国乐曲教材…各种…因为考级要求曲目比较多
然后还有配件花钱比如松香、备用琴弦、定音哨(电子定音器)、节奏器、备用弓子(我弓子折断过一.一)、琴托(琴垫)、清理毛巾、消音器……各种…不过要求不是很高的话可以不买那么贵的
然后就是小提琴学费 我找了有名的老师学琴 学琴十几年间学费也是不停地涨 俩小时就几百块 然后一周上一次课 一次课俩小时 还不包括我去听演奏会、请单独指导的钱…我学琴十多年 花费在十几万左右 在十几年前 十几万够买一套很不错的房子了>然后…如果你决定学小提琴…请一定要坚持坚持再坚持 小提琴练习的时候真的很枯燥 而且每天都要练 我备考十级的时候每天练琴时间都保持在八小时左右 真的超级累 说台下十年功真的一点都不夸张
小提琴业余考级共有十级 十级基本上是业余小提琴的较高水平 大家知道的的小提琴曲子《梁祝》是九级的协奏曲…大家请自行想象一下十级的那个难度
考级有音阶、琶音、两首练习曲(一首单音、一首双音)、一首协奏曲、一首中国乐曲、一首外国乐曲…1. 怎么“弄”出声?(音色)
小提琴不像钢琴,不刻意学也能自己摁上琴键发出响亮的音,钢琴只需要一个步骤:你的手直接碰到键盘,它就会发出声音。这对99(其实是,剩下1仅为以防万一)的正常人来说,都是可以做到的。小提琴也不像吉他,一个步骤:手指头拨弄弦就能出声,虽然小提琴演奏里也存在拨弦,但并不是以此为主要演奏方式。(在这我仅仅是说乐器如何出声,而能出声不代表具备正确演奏方法,钢琴和吉他想学好也很不容易)
小提琴的发声是左手持琴和右手持弓共同配合下的产物,这个发声步骤可以看做两步:步左手持琴右手持弓,第二步弓接触琴发声。先不谈持琴姿势是否能做到正确,光是疑虑弓该放在哪块儿拉就会难倒很多人。不了解小提琴的人,上来扛着琴抓住弓就往指板上怼,咯吱咯吱的发出虚晃皮痒的怪声,这声音绝不可能像钢琴随便一摁那样响亮。找对了弓该在的位置后,怎么把弓拉直,怎么使发音匀称又成了新问题。有的人用力过猛,形成了小提琴初学者较容易出现的“杀鸡”声;有的人弓根和弓尖发力不均衡,弓根处音实响亮,弓尖处太虚没音。如何拿捏右手持弓的力度,以及不同位置力的变化,这都不是一下能搞定的事,所以会有很多初学者被要求练习空弦空弦空弦空弦空弦空弦...
发声问题不仅仅对初学者来说是个问题,对学过一段时间的学生来说也是问题,这个问题被叫做“如何处理音色”。
2. 持琴姿势
姿势是非常重要但是非常容易被忽略的一个点!很多初学者和家长目的性太强,希望赶快拉出一个小曲儿能考个级能比个赛,或能者拉自己喜欢的歌,所以拼死拼活的赶进度,要求老师多教一点(懂行的和负责任的老师这时候应该解释原因并拒绝!对一些不讲道理还自以为是的家长,老师心态就是,那随便你吧),如果老师一节课教的不够多甚至还会觉得是老师是故意拖进度赚课时费,较后速成了学出来个半吊子,不懂行的人听听他们拉,客套的夸夸吹吹,懂行的人听就是一坨屎,这学的有啥意义呢?这部分人对小提琴的基础很不重视,因为基础往往让人看不到进度,看不到进度就没有成就感,没有成就感就不容易坚持练琴。就好比一栋大楼,扎实的地基才能建造宏伟的高楼,而不扎实的地基要么根本建不起来大楼,要么就是一豆腐渣工程,颤颤巍巍,经不起考验。
点提到了发声(音色),音色的表现力和持琴姿势正确与否有着的关系。左手手指头有力,摁弦精准快速,摁下去的音才站得住脚,是实的。而如何实现左手手指有力?就需要正确的姿势,手腕平直,不能呈托举状,也不能向外凸起。虎口不能紧贴琴颈,手掌也不能紧紧握住扣死琴颈,可以想象握住一个小鸡蛋,小乒乓球,给手指发力创造合适的空间。手指摁弦不要养成张牙舞爪的习惯,不管一到四指摁在哪,手型都尽量固定。对初学者来说,三指和四指的摁弦往往难度偏大,需要多加练习。
右手持弓对发音的影响更为显著。前面提到了:有的人用力过猛,形成了小提琴初学者较容易出现的“杀鸡”声;有的人弓根和弓尖发力不均衡,弓根处音实响亮,弓尖处太虚没音。如何拿捏右手持弓的力度以及不同位置的力度变化?首先,右手手腕也要平直,大臂放松,不要耸肩,大臂带动小臂,力无阻碍的传播。大拇指不能怼直,也不能抠死锁死,大拇指关节上弓趋向直下弓趋向弯。弓尖处,食指需要多给一些力,弓根处,放一些力,这样使得一弓不同弓段的音色均匀。右手小指头几乎不使力,在某些学派的持弓中小指头会微微翘起。还有更多关于右手的细节请参见我其他回答,在这不过多赘述。
LISA:小提琴握弓,右手总是不能长时间保持原本的姿势,这是为什么?
LISA:怎么在宿舍无声的练习小提琴呢?
还有一点我各人很在意但不强求,和音色关系也不是特别大,那就是身体整体的持琴姿势。琴头别太低,也别“动情”的晃来晃去,身体可以随音乐律动,但不是乱动狂舞扭来扭去。抬头挺胸收腹(不用刻意,但是有个架势),把身体舒展开,拉琴更显优雅大气。这方面我海飞兹,请看海飞兹相关演奏视频!
各个乐器都有自己精准的姿势要求,但是在我看来,小提琴的持琴要求从各方面来看着实更为复杂。
3. 音准!(难中之较)
众所周知,小提琴的指板如德芙般的丝滑,没有一点起伏可为您定音。不同的弦,不同的把位,不同的指法,不同的调...各个问题混在一起想着就难!但是不管你考不考虑的过来,这些问题都必须面对。初学者对音不敏感,什么音该摁哪里都裹不清楚,更别谈还要用耳朵听音准了。如果初期没有固定好正确的手型、确定准确的把位位置,以后拉琴左手就会是张牙舞爪的滑来滑去找音,把一个曲子弄的面目全非,根本没有完整度可言。
小提琴的摁弦是否准,有一个前提是空弦调准了吗?有些人空弦音准都是一塌糊涂,就开始拿琴噶gà事(方言乱入,理解成开始拉琴的意思即可),那在此基础上的其他音能拉准吗?不过这个问题很多其他乐器也存在相同问题,体现不出小提琴难度的特殊性,小提琴音准较难掌握的原因就是缺少“品”,品就像把尺子,给你精确的划分距离,摁对了品=摁对了音。没有品的小提琴,你得自己心里有品,靠身体的肌肉记忆去寻找品。很多初学者会在小提琴上贴胶布,一般是在拉一把位的时候,到后来慢慢就撕掉了;也有人一直不撕,一直依赖小胶布,那就没啥意义了,一直贴小胶布的人,克服不了小提琴的难,那么他也不可能拉的有多好。
初学者需要花大量的时间练习音阶,将24个大小调翻滚来去(学一时半会很难做到),单音玩了滚双音,三度滚完了一直滚到十度...有人说,钢琴我也要张很大的手啊手指用力啊很累啊!可小提琴你不仅仅需要把手抻的生疼摁住弦,你抻过去了还得音是准的哦!
音准实在太重要了。退一万步说,你可以持琴姿势不对,反正不懂的人他们也看不出来;你可以音色不,反正有些人也听不出来这些细节;你可以没有音乐风格音乐情感,反正这些东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你万万不可没有音准!你拉的不准,谁都听得出来!因为!太明显了!太刺耳了!(但是前面那些点并不是说不重要啊啊啊!也超级重要)
同时,这也说明有一些音痴并不适合拉琴。除非他们依靠长期练习,对各个把位各个音有的记忆,摁对了就能摁准,但是这必定是一个艰苦的过程。
4. 其他方面(三难)
这些方面的“难”不一定仅存在于小提琴这儿。
? 难找好老师。一个好老师,可以教给你正确的知识,避免你在错误的基础上越拉越离谱;会负责的安排你的学习进度,你基础扎实,也不会拖泥带水耽误时间;提出极具参考价值的建议和意见乃至人脉,对你未来学琴之路非常有帮助。
? 难买好琴。现在各个行业水都很深,小提琴也不例外,有的琴出价一万连五千都不值,有的琴才一千出头就足矣应付一个爱好者去演奏小曲儿了。有靠谱的工作室做良心琴,也有不靠谱的哄抬价格;有的工厂琴太低廉,音色差到无法入耳,有的老琴音色醇厚,沁人心脾。琴之间的差距太大,从某种程度也影响了拉琴。对于初学者,“人生地不熟”的咋买琴呢?这是一个大难题。我们都知道,世界三大乐器是钢琴、小提琴和古典吉他。
但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偏偏是这三样乐器,而不是别的乐器?
比如,有人学的是长笛,或者萨克斯,又或者是小号等等,那凭什么这些乐器不算是“世界三大”呢?
重要原因在表现力以及是否具有和声功能。
我们知道,钢琴有88个键,人的左右手一共有10根手指,那么理论上,人可以同时在钢琴上发出10个音。这样强大的能力,其他哪件乐器能做到呢?钢琴还有优美的音色,宏大的音量、完整的和声,可以演奏恢宏的作品......当然,钢琴也有短板,就是它太过笨重,基本不存在便携性。钢琴进入“世界三大”,没有任何问题。
钢琴还有着乐器之王的美誉。
再看小提琴。小提琴有4根弦,用弓弦拉出声音,理论上可以同时发出4个音,但实际演奏中,通常同一时间发出1-2个音,1个音的时候较多,所以小提琴基本不具备和声功能。但小提琴的音色非常动听,优美明亮,有时又哀怨婉转。小提琴的声音具有连续性,类似于人声的特质。小提琴独奏、协奏表现力都非常强。
小提琴有着乐器皇后的美誉。
再看古典吉他。古典吉他有6根弦,理论上同一时间可发出6个音。古典吉他具有丰富的和声,既是旋律乐器, 又是和声乐器。可以独奏,可以重奏、可以协奏,可以伴奏。古典吉他的音色有点类似钢琴,并且快速拨动琴弦,把音连起来,又能媲美小提琴声音连续性的特点。另外,吉他跟小提琴都具有便携性,非常易于携带。
古典吉他具备了钢琴和小提琴的优点,吸收了“爹妈”各自的优点,说它是乐器王子,还真的挺贴切。
我们再看其他乐器,比如长笛、萨克斯等吹奏类的乐器,我们需要用到两只手和一张嘴,却只能同时发出一个音,也就是说,吹奏类的乐器都只能是旋律乐器,不具备和声性。再看速度,通过呼吸发出声音的速度和手指活动产生的速度能比吗?吹小号的人,一般要准备多支不同调式的小号,以应对不用乐曲的需要,而钢琴和吉他可以变调。
小提琴、大提琴二者择其一实属很难,本文将梳理下二者的优缺点,希望能给犹豫不决中的你指明一个方向。
小提琴和大提琴是弦乐家族中较受欢迎的两个乐器。其中任一个都是我们今天所熟知的管弦乐队的核心组成部分。熟悉这两种乐器的优缺点将有助于你在二者中做出选择。
小提琴的优缺点
小提琴较常被人称道的优点就是实用。小提琴(平均而言)比大提琴便宜得多。同时它还小,还便携。此外,许多人很欣赏小提琴的音域和音色,因为它跟人声更接近。
另外,小提琴已经流行了大约 400 年,即便是对于已崭露头角经验丰富的小提琴手来说,可挑战的经典曲目仍不计其数。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在管弦乐队中,小提琴手的数量往往也是较多的。这样看小提琴手则胜人一筹(尤其对比木管、铜管和打击乐)。
然而,与其他弦乐相比,小提琴也更有竞争力,因为演奏它的人很多。进入第二小提琴部似乎并不是什么难事,但想要进入上位圈难度系数非常之大。
大提琴的优缺点
大提琴经常被人诟病它的实用性缺点 - 主要是它的尺寸和价格。但是能让众多大提琴爱好者克服重重阻碍,依然保持对大提琴那份初心的决定性因素便是它的音色了。
大提琴的低音域和音调比小提琴的高音域更能引起音乐家们的共鸣。
小提琴和大提琴都有独特的音域和曲目,往往能吸引不同的人。虽然小提琴的曲目可能更广泛,但大提琴也有一套完善且多样化的曲库,包括一些重头的独奏作品。
学大提琴的学生比学小提琴的少,所以大提琴手通常比小提琴手更受欢迎,物以稀为贵。别看组建管弦乐团或室内乐团所需的大提琴手非常少,但大提琴手通常意外的抢手。
小提琴和大提琴哪个更难拉?
许多学生想知道,小提琴和大提琴哪个更难学?尝试过这两种乐器的人往往会说,大提琴的难度较小,因为它的姿势更自然舒适。小提琴的姿势起初会令你感到尴尬,但的小提琴家们坚持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也会变得自然。
许多有经验的音乐家说这两种乐器都各有各的难。例如,虽然大提琴手的演奏姿势很易学会,但对许多学生来说,大提琴拇指把位非常困难。还有,大提琴家必须掌握 3 种谱号而不是 1 种。
在小提琴和大提琴之间做选择
音乐专业的学生和家长可以通过很多方法在二者中做出选择。
首先,考虑一下在学校或社团有哪些机会。把长期目标记在心里。
学生两种乐器都接触到。可以包括视频、CD及当地音乐会。一些当地的大学和音乐学院会经常举办公开音乐会,其中很多都以小提琴和大提琴为主。甚至当地的交响乐团也会在公园里举办免费音乐会。
为了你做出正确的选择,这两种乐器都去尝试一下,学上个几堂课总归是个好主意。
较重要的是,不管学生较终选择了哪种乐器,都应该对自己的所选保持热爱,特别是音色。无论是小提琴的明亮细腻还是大提琴的低沉磁性,久而久之绝不能「见异思迁」。
再看提琴家族的中提琴和大提琴,这两件乐器没有入选“三大”,是因为他们的音域决定了他们主要作为乐曲低音声部的铺垫作用。出彩的,还是家族小个子——小提琴。
再看打击乐器,这类乐器很好理解为何没有入选。因为他们只能产生节奏(木琴、马林巴等打击乐器其实也能演奏旋律,只是比较冷门),更无法具备和声功能。打击乐器一般是承担铺垫和辅助作用。
本文系中音阶梯网站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