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挥手势:交响乐的指挥到底是给谁看的
- 预约测评
- 提交
乐队是由几十位音乐家共同协作的,每一段的节奏都是基本固定的这没错,但是每个人内心对速度的感知力是不同的,而且很可能会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而变的不稳定。而一部优秀的交响乐就如同一架结构精密的仪器,结构布局上环环相扣,声部之间对比呼应,所以演奏者之间是需要时刻相互倾听的。更何况,音乐作品中,变速处理和段落间较为自由的处理是很个人化的感受,没有指挥的拍子去统一几十位演奏家们,那么鲜少有乐团能保持一致
指挥
对于题主的问题,我的回答是:指挥是要提前于乐队的。而且不仅仅是拍子打在乐队前面,心中对谱子的细节的掌握要始终靠前,对音乐情绪的变化把握要靠前,一切一切,都要靠前。
首先我必须要说的是,“指挥要走在乐队前面”,这是每个老师都会教给学习指挥的初学者的一句话。浓缩起来就是一个精华的词汇,“预示”。
评价一个指挥者的指挥法基本功扎实与否,“预示”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而为何它很重要,其实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指挥要提前于乐队”。以下是个人的理解。
交响乐团中,乐器的发音速度的快慢对比是这样的:弦乐>木管>铜管。铜管乐器的特性决定了演奏者需要十分提前的准备,才能在准确的位置演奏出来。
举个栗子,《图画展览会》的“牛车”部分,大号(当今多用euphonium代替)有一段相当悠长的solo,而且表现了沉重、艰难的情绪,速度一般不会太快。而演奏这一乐器是需要相当饱满的呼吸作为支撑的。怎么办?
乐段开始的小节是大管和弦乐低音声部的固定音型伴奏,第二拍时大号进,一拍的时间也许足够呼吸,可是别忘记这是一个乐段的开头!前一乐段木管顽皮活泼的旋律犹在耳边!
这不仅仅是要求指挥提前一拍给大号演奏者一个呼吸的预示,而且要求指挥在乐段转换之后要立刻将乐团演奏者的情绪牢牢抓住,过渡至这一沉重的段落。
如果指挥这里不给大号预示(走在乐队前面),乐手的呼吸和发音就可能不坚决,以至于出现错误(铜管的特性决定的);如果指挥在这里过于匆忙,情绪转换没有提前于乐队,演奏者的情绪难以带入进来,心里会产生“没底”的一丝慌乱,就很可能在这段本应胸有成竹的长solo中出现演奏的失误。
由此可见,指挥者的老师们经常会揪着耳朵对着学生大吼“预示!”“预示!”,就是因为预示可以让指挥家为乐手的演奏提前做准备(尤其是把管乐的呼吸感提前表现出来),预示还可以在作品进入情绪变化之前、在进入变速或者自由节奏前,由指挥先传达出来,使几十位甚至上百位演奏家们可以得到引导,从容地在变化中过渡,而不是由于各自的理解偏差而使乐团进入错乱。
因此,指挥者是时刻需要走在乐队之前的。这句话放到任何一个指挥家那里,都成立。
一位经验丰富的指挥家也同样会告诉学生一句经验之谈“在必要的部分,不要去强行控制乐队,而可以跟着乐队走”。
这句话的意义也仅仅是说,在某些乐句中,指挥对乐队的严加控制反而并不会产生更好的而已,他的大脑是仍然是必须时刻走在音乐之前的。
作品的变化,节奏的精准,声部的平衡,情绪的控制等等方面,都需要指挥时刻提前于乐队。至此,应该是解答了题主的疑问。
——
可能很多朋友觉得这么说是夸大了指挥的作用。题外话,我想聊下一个概念,就是乐队成员与指挥之间的联系。
一个好的指挥,往往有着很丰富的在乐队中演奏的经历。任何一个指挥专业的学生也被鼓励多去看排练,多去主动参与到乐队演奏中。
这两句话意思就是在表明,较好能亲身坐在乐团中演奏,体会与其它声部之间的关系,体会接收到的指挥舒服与否,才能在长期演奏中建立起与指挥的交流关系和与乐手协作的关系。这是一种很微妙的感觉,类似于乐手对于指挥的一种向心力。
把握到这种体会后,反过来指挥乐队时,才能明白怎样的预示和怎样的表达,才能有利于乐手更准确迅速的接收到自己的信息。
这不是在夸大指挥的作用或者这一行业的难度(不需要质疑,指挥本来就是一门艰深庞杂的艺术)。
事实上,任何一个好的乐手,在乐团中演奏任何一段音乐时,都会或多或少地去依赖于指挥,读取指挥传达出来的节奏,情绪,变化,提示等内容。只有大家都懂得去读取指挥的信息,几十人的乐团才有可能像一个整体。这种向心力越强,指挥的处理传达的也就越准确。
我建议热爱音乐的朋友们,有机会的话可以多去看排练,有条件的话可以创造机会,拿起乐器坐在乐团中演奏,体会这种感觉。
经过长期的乐队熏陶,提升的不仅仅是乐队经验,还有对于作品深度的体会,对指挥和乐队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理解,甚至于对指挥的水平高低的判断力。
这些想法分享给热爱音乐,还有对于乐团与指挥之间的关系比较好奇的朋友们。大都是我的亲身体会,欢迎大家指正与交流。
Orchestra conductor
有何作用
我们看过很多的交响乐团,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乐队指挥,每个乐队都不可或缺的就是指挥员,指挥员有引导和指示的作用,小编将为你带来乐队指挥有什么用,乐队指挥手势有哪些!
身在乐队中,虽然有谱子,但是有时候你还是完全不清楚什么状况的,尤其是有些乐器,中间有时候不演奏,乐谱上面不可能标出N多个小节的休止符的,标出了,你也数不过来,因为不同乐章就算用同样节拍,速度也是不一样的。你数小节数的清么,所以通常乐谱上面是没有的。如果你不看指挥,你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用什么样力度,什么样速度。
更何况交响乐通常有很多重复的旋律,但是每次重复要表达的意思是不一样的。所以每次的旋律演奏的力度都不一样的。如果你不看指挥,你很有可能不知道自己这段旋律该怎么表达。你自己演奏的时候都会很迷茫。所以怎么会不看指挥呢。
指挥用手势告诉你什么时候进,什么样力度进,什么样的节奏进。出的时候怎么样首尾。没有指挥给你节拍,你就会打乱,根本不知道怎么演奏,所以你要是在专业乐队的排练现场呆过,就知道不可能不看指挥,因为没有指挥你根本不知道怎么办。
1、起拍
指挥在乐曲个音出音前是一定要给一拍「预示」,除了让乐器整齐的开始演奏以外,也会提示速度、力度、情绪等等。
2、图示
一般人认为指挥也就打打拍子的时候,看到的其实是指挥图式,即按照一个范本来进行“演奏”。
3、力度与速度
指挥通过击拍及拍与拍之间的力度、幅度、速度等等来控制演奏的力度、速度、节奏等等。你也许认为这些在平时排练就该解决,但是对于专业的指挥,既要平时排练解决,台上也要挥到。并且对于专业的乐团来说,音乐怎么处理在谱子上、指挥手上棒间,一定是有的。
4、提示声部进口
告诉某个也许休息了几十小节,或者指挥觉着需要强调的声部,咳咳,你们这里要出来了。
5、提示演奏技法
比如小提琴的弓法、管乐的气息、合唱团的歌唱状态等等。毕竟指挥的日常工作就是排练乐队 / 合唱团,排练期间一些乐器的演奏指挥甚至会手把手地示范。所以有不少指挥都掌握多门乐器的演奏。
6、提示感情
指挥通过面部表情、拍子的软硬及一些可能的手势来提示一段音乐的情绪。
律动的好处
在音乐圈有些人很拧巴,永远在追求独立、个性、与众不同,为追求差异,就故意反乐器律动来唱歌,这本也没法评判对错,这是个人的自由选择,但是掌握律动的歌唱有个不可取代的好处--气息稳定。歌唱律动和乐器一致的时候,换气的位置会很容易掌握,长音的曲线也能找到根据,特别是快歌,能够找到声音的休息点和爆发点,声音不会疲劳。当你一个歌唱者掌握了律动的美妙后,其实可以更成熟的歌唱,因为旋律之美心里已经有数,有自信打动听众,又何必要不合时宜的高音或奇装异服吸引眼球呢?
律动也是乐手演奏的根据,大家在一致的认识上演奏,和谐并美妙。作为乐手有太多的经典作品可以学习,可以大大方方的复制演奏方法不用担心被人指责模仿,所以乐手在演奏经典的过程中可以潜移默化地吸收律动精华。但是国内有个现象,很多乐队做翻唱的时候,因为直接模仿原作,水平表现不差,一旦做原创或改变就一塌糊涂毫无头绪,这种情况其实就是作品律动没分析好,导致各乐器找不到自己的演奏根据。
律动的技巧
理解了律动以后,我们音乐路上的绊脚石其实是自己。律动需要有规律的重复,我们越是了解律动的重要性后,对节奏稳定与时值精确的要求就更高了。尤其是一个乐队,上档次的音乐里,不同的乐器可能演奏的是不同的乐句,通过一致的律动将这些乐句组织一起形成一体。这时光指望鼓手或者节奏吉他带领是没有用的,每个乐手都需要独立成句,这时技术水平不够,立刻可以听出,吵杂。还有,中国的歌手都只顾着练声,飚高音,没有做过节奏训练,歌曲上到一定的速度,意识跟不上,这个时候歌手会把16分音符的律动当8分音符唱,但这样跟乐器的律动就不同步了,换气停顿的位置找不到规律,我们在电视上看到声带发紧,声音发哑多数是这个原因引起的。
如果把律动比喻为人的身体,那么节奏就是骨头,要掌握律动奥妙,就需要全方位的节奏训练,先了解节奏的组成原理,训练不同节奏型达到精确,循序渐进的加快演奏速度。不要局限演奏自己舒服的速度,有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的选择是自己的,实际上是自己水平的限制以致于自己局限单调的类型停滞不前。这个世界上不乏努力的音乐人,但是方法一定要对,才能走的快走的远。
我了解成为的方法,遗憾地是,还不够勤奋,安排的练习时间太少,虽然有持续性的进步,但是缓慢。所以暂时不要刺激我说“你行你上”这话。
什么叫唱歌律动好?
讲了这么多,终于要回答题主的问题了。唱歌的律动好的表现就是歌手能够把自己当成乐器,演唱的节奏准确,能跟乐队其他乐器融合一致,这是歌唱律动合格的基本要求。律动的较高境界是歌手演唱给予乐队律动的标准,让乐队根据自己的演唱来决定律动,这方面的代表人物就是James Brown了。在这样的歌手带领下,乐手的演奏会非常的舒服,不用硬扛着节奏和时值,只要跟着歌手的指挥跑就行了。不过要补充下,这种乐队虽然可以依靠级主唱,乐手的素养也不能太一般,要能贯彻主唱的意图。跟着这样的玩是很划算的,那些被James Brown这个律动天才熏陶过的乐手里出了好几个。
这篇答题我有些贪心,要说的太多,却条理不清,没有一定基础的人恐怕很难看明白。希望将来在针对性比较强的问题里有机会再多些深度的探讨。
本文系中音阶梯网站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