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声乐培训:艺考乱象:仅十分之一的艺考生真正对艺术感兴趣

- 预约测评
- 提交
沈阳声乐培训:艺考乱象:仅十分之一的艺考生真正对艺术感兴趣
沈阳声乐培训
艺考乱象:仅十分之一的艺考生真正对艺术感兴趣
有人说“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艺考生来说,应该是“一千个考生有一千个想法”。对还有3个月才满18周岁的山东滕州考生苗雨来说,艺考就是她想了近10年的一个梦,也是她抵达更高艺术殿堂进行深造的必经之路。同样抱着梦想参加艺考的,还有沈阳籍声乐艺术考生王微微,出于对音乐的喜爱,她从小就接受声乐训练,参加过大大小小的比赛近百场。“对我来说,艺考只是我音乐梦想中的一小步。”王微微说。
“只有10的艺术类考生真正对艺术感兴趣。”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说。不少老师坦言,虽然近几年艺考报考人数相对稳定,考生选择也日趋理性,但因为梦想不一、目的不同,“半路出家”的考生仍占据着艺考大军的“半壁江山”。
“有一个孩子我已经辅导了一年多,其他的孩子长则半年,短则几节课,流动性很大。”刘诗在济南从事艺考培训,在她看来,参加艺考的孩子,有特别想在艺术上有所作为的,但也有很大一部分,就是为了上大学。
“从1月份开始,我就在济南、德州两地跑。”德州艺考生华晓晓说,像他这样“半路出家”的考生,参加艺考较现实的意义就是挤进大学门槛。在他们看来,传统文史理等科目上的短板,可以通过艺术专长在高考时弥补。
山东艺术学院一位从事招生阅卷工作近10年的老师告诉记者,现在考生中不乏抱着“甭管就业不就业,先拿个本科文凭再说”这种想法的人。
刘诗认为,现在文化娱乐产业很发达,有人通过艺考进入大学,然后一夜成名,这也刺激了一部分考生参加艺考。一位多年从事艺术类教学的教授表示,从近年来播音主持、表演等专业“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情况来看,名利心太盛,急于求成、急于成名的想法在艺考生中依然存在。
“那种聚光灯下‘看上去很美’的生活确实对考生有吸引力。”山东艺术学院老师孙美琳坦言,此类专业毕业后真正能够“成名”“成腕”的屈指可数,更多的人只能留在幕后,甚至选择转行。“这个世界没有的捷径可走,一开始你可能觉得播音专业能速成,但真要考起试来就不一定了。”孙美琳说,不管是为了梦想,还是为了上大学,与其“机关算尽”走捷径,不如踏踏实实学好知识。
艺考“囧途” 花钱没商量
“专业化妆”“专业盘发”“艺考住宿”“艺考服装租赁”……在山东济南一些艺考报名点以及附近,此类广告随处可见。一些专业人士分析,这些还只是艺考生需要花的小钱,参加各类培训、添置各种器材、辗转各地考试……艺考在一定程度上变成了“较费钱”的考试。
随着播音主持、表演等专业被热炒,报考人数也呈上升趋势。孙美琳告诉记者,她在考试中更关注考生的自身素质,也更希望看到“清汤挂面”的考生,“但是面对镜头的时候,纯素颜又太吃亏”。
面对越来越多的学校提出考生应该回归自然的要求,不少考生琢磨着花钱化一个看不出来的裸妆,这也催生了周边的“艺考妆”生意。山东师范大学附近的一家影楼店主告诉记者,艺考期间是化妆和盘发生意较好的时候,店里每天要接待几十甚至上百名考生。
在“艺考热”的背景下,这仅仅是“艺考经济”的一小部分。从2月中旬起就陪着女儿在济南考试的考生家长苗勇说:“艺考就是打一场经济仗。”苗勇家住滕州,来济南参加考试之前,他已经带着女儿参加过南京一所学校的考试,一家三口在当地住了8天。在南京,他们只报了一所学校,每天只考一科,每次只考半天,如此冗长的考试安排,使得他们只能像1万多名报考该校的外省考生一样,在南京逗留了8天时间,一家人总共花费了7000多元。
而另一笔“艺术账”更加不能不算。苗勇说,孩子电子琴学了2年半,每周一次课,每节课30元,一共3900元;舞蹈学了2年半,每周两次课,大班教学学费不贵,但隔三差五就要买练功服、舞蹈鞋,也花了4000元到5000元;钢琴学了7年半,每周一次课,每节课100元,一共花费了36400元。
连轴转的考试安排和“烧钱”的艺考生活,来自山东菏泽的美术考生李川也经历了。记者见到李川时,他正一脸疲惫地背着1米多高的画板,等待着开往潍坊的动车,站台上还站着20多名像李川这样背着画板、提着颜料盒的美术艺考生。“别说是考试了,画板、画具、颜料、图册哪一样不‘烧钱’?但有什么办法呢?”李川告诉记者,他已经半年没有在学校好好上文化课了,之前一直在北京参加艺术设计培训,光学费就花了2万多元,这几天在济南考试又花了2000多元,从潍坊回到济南之后,他还要去大连参加考试。
“其实对这些艺考生来说,这才只是开始。考上大学后,艺术类专业收费比其他专业要高,要花钱的地方还很多。”学了10多年萨克斯、已经大学毕业的姜涛告诉记者,学艺这些年,花了差不多20万元,“这在同学中已经是非常节省的了”。
“收钱”不能信
“22万元保送音乐高校”“四川音乐学院13万元”……在艺考如火如荼地进行时,一些心怀鬼胎的人也看中了这块“肥肉”,打着“只要交钱,专业课包录”的旗号,从事着不法勾当。招生部门提醒,此类“收钱”的说法不可信,切不可上当。
小木今年参加艺考,他在山东菏泽上学,要辗转济南、潍坊等地报名、考试。为此,他在网上加了一个山东艺考生交流的QQ群,希望在群里可以找到一起考试、一起住宿的人。“加进去之后才发现,里面有艺考生,也有很多打广告的,主要就是‘交钱’之类。”
在小木的帮助下,记者加入这个QQ群,正如小木所说,群里广告很多:“某某大学,山东。音乐、播音主持类专业,3万元!!可当面签协议!”“有想去某某大学的可以联系我,仅限音乐!”
记者联系了一位自称能保送四川音乐学院的广告发布者,他告诉记者,除了四川音乐学院,还可以操作其他更好的学校,但是要贵得多,“川音要便宜点,13万元,不讲价”。同时他也,专业考试,文化课按山东较低提档线,非常简单。“你要做的,就是去报个名,参加考试,走个过场就可以了。”为了打消记者的疑虑,他告诉记者可以签合同,甚至找公证机构公证。“川音只收你13万元,你赶紧决定吧,很值。”不过,他要求记者先交钱才可以。“那钱是关系费,用来打点的,我不可能给你垫付。”
记者随后以家长的身份联系了四川音乐学院招生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此类信息肯定是骗人的,学院也早就发了公开信提醒家长,切不可相信,以免遭受不必要的损失,影响孩子正试。
视唱练耳考试注意事项
考试注意事项:
1.一般考声乐的时候,需要花几十快钱找个钢琴伴奏,(考试的时候你自然会知道),一定记得,如果钢伴不小心弹错,千万别停下来,继续唱你的,他会跟上你的.不然你俩都停了.还得从起,非常麻烦。
2.考视唱的时候,
不要紧张.(切记).谱子可以慢点唱,但一定要把节奏唱对,尽量不要停.停下再接,分就会低很多.还有,老师给你标准音之后,如果你觉得谱子的音区太高你唱不上去,记得和老师说,要求低8度唱,一般是被允许的。
3.面视的时候,选一些能突出你乐感和音乐创造能力的才艺术来展示.老师一般喜欢音乐天赋高,潜力大的学生.不要小看才艺展示.很多人的分就是在这拉开的。
考前准备:
1.首先就是硬功夫咯.
2.拿身份证及复印件.户口本.艺考证.一寸两寸照片若干.报名费若干(有时还需要学校证明,让班主任想办法开)去指定报名地点报名,采集信息,领准考证.一定记好报名时间和考试安排.
3.自带乐器(钢琴除外). 纸笔.准考证和身份证入场考试.
专业考试不分初复试,一次进行。除钢琴、双排键、定音鼓外,其他乐器均由考生自备。考生凭《报考证》和专业考试《准考证》参加专业笔试和面试科目考试。专业面试时间和顺序以专业《准考证》上打印的为准,专业笔试时间和地点以张榜公布的为准。凡不按规定参加专业考试的考生,责任自负。
【原创】朗朗—— ——天才
【原创】朗朗—— ——天才
(转自流行钢琴网原技术论坛)
作者:怀园
在一大堆新到的CD中,不禁意间,发现了郎郎的这张专辑。手中已经是买了好多的CD了,本不想买的,草草的浏览了一下目录,发现了竟然有我较喜欢的Rachmanioff的第2钢琴奏鸣曲,再看封面,这个男孩较多20岁吧,也能弹??应该是中国人吧。其它的曲子也都很有分量。OK,就买吧,反正再多5块钱也无所谓。而且要78`28,很超值的。
第1首曲子是海顿的E大调奏鸣曲,我没有听过,也就没有办法评说了。但可以从另外的角度来看,即,一个刚刚出名的青年钢琴家出的第1张CD竟然是以海顿老爹的作品打头,而不是以浪漫派的,实在是罕见。他的钢琴作品相对于浪漫派而言实在是平淡的很!一般而言,只有到了中年,才会有一部分的钢琴家去接触海顿的作品。应该朗朗对自己有很大的信心吧,认为自己能把这首曲子弹好。
第2首曲子就是Rachmanioff的第2钢琴奏鸣曲,也就是我买这张CD的原动力!听过一遍后,我感慨颇多。记得这首曲子自70年代以来就是Horowitz的专利,老霍把这首曲子弹的出神入化,无人能及,故不大看见有其它的钢琴家录这首曲子。现在听了郎郎的演奏后觉得在技巧上应该还略有不足吧,比起老霍而言。可作品的内涵却表达的比霍氏好的多。 Rachmaninoff是浪漫派的晚期了,在加上他有忧郁症吧,郎郎在第2乐章就很好的把这个方面诠释了出来,淡淡的,惆怅的味道,很像沉思中的老拉。而且第2乐章的标题就是Non
allegro。霍氏则把曲子弹的速度过快,呈现出一种很狂,很白热化的倾向。很有一种惟我独尊,一览众山小的味道(起码在这首曲子上)
接着的曲子是Brahms的Op118.六首小品。就其中的第2首,A大调的间奏曲来说吧,我还有一张是Pogorelich弹的,一比较,朗朗的特点就出来了。和弹老拉的一样,同样他也把
Brahms的特点弹了出来。老布是被称为浪漫时期的古典,也就是说他虽然是浪漫时期的,但他总是把自己的情感掩饰的很好,不象老柴他们一个劲的宣泄自己的情感。他的作品中的情感表达被古典的框架所束缚,掩藏在曲子的深处,只有多听才能体会出其实老布也是个感情丰富的人。在生活中,老布同样也是如此,他把对克拉拉·舒曼的情感一直藏在心底,直到克拉拉去世。(扯远了:))
我只是想说明弹老布的曲子,一定要在理性的框架下,再把感情表达出来。Pogorelich一向是以离经叛道而著称的,老是按他的自己的意思去弹,没有考虑作曲家的立场。他弹的曲子中的老布,似乎是个多情的人,一天到晚多愁善感,感情特别丰富,弹的不像老布。朗朗就处理的很好,不那么外向,轻轻的把Brahms内心的话弹了出来,是那么的小心翼翼,怕被别人听见了。他年纪轻轻,对于作品风格和内涵把握的如此准确,殊为不易!
CD中还有老柴的杜姆卡,夜曲。巴拉基列夫的伊斯拉美。较后的伊斯拉美是一首超强难度的曲子,,我记得普雷特涅夫也是好不容易才弹好的,朗朗很的就拿下了,以他这样的年龄,实在是难能可贵。
通看这张CD,朗朗从海顿老爹到巴拉基列夫,不同时期,不同的音乐家的作品都能很好的表现,把握,对于刚刚出道的年轻人来说,很是不易。 称他天才也不为过。
P.S:因为这张CD是如此优秀,我便把盗版的送人了,去买了张正版。也算是支持朗朗吧
以错相教,由错树正——艺考声乐教学中的错误示范教学法
在艺考音乐专业中,众所周知主试(声乐或器乐)所占分值比重大,由此成为专业教师教学的重中之重,但由于高中艺考生声乐起步晚、时间短、任务重,若想让学生短期内在众多声乐考生中出类拔萃,这就要求教师在声乐教学中要做到精益求精。声乐教学主要是指通过一定的形式,在一定的时间内,教师利用某种方法进行歌唱技巧的训练,并传授一定的理论知识,循序渐进地全面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这其中声乐教学方法众多:演示法(正确声音)、模仿法(正确声音)、分析法、练习法、听赏法、情景法等。合理的方法要在训练中按照情形的需要进行针对性处理,若把一种固定的教学方法千篇一律应用在训练中,那是不可取的。
艺考声乐教学中一些教师较常用的训练方法是对学生进行能起到导向作用的正确声音示范法,在此过程中教师往往忽视对学生正在出现的错误问题进行深层次解剖,仅是浅层指出错误且做出正确示范,形成了学生知错知对但却不知错在哪里对往何处的现象,继而使得学生只知一味去听老师的讲解、去模仿老师的正确声音。表面上学生在听觉和视觉上都充实了自己,但往往只是停留在表面上,并没有真正做到发现错误,学着去解决错误,更何谈学生在声乐上短时间内能有大的提升。
人类在进行声乐这种艺术形式表演时,使用的是与生俱来的自身“乐器”,歌唱者在学习演唱方法时,对声乐这种有形却似无形的自身“乐器”并不能拿在手里,看在眼中。笔者在从事近二十年的艺考声乐专业训练中发现,错误示范法可以使得声乐初学者能够直观形象地看到且触到声乐这件自身“乐器”,由此笔者认为错误示范法在众多声乐教学法中显得尤为重要。
错误示范教学法是指在声乐教学中,教师针对学生出现的各种错误问题进行准确再现示范,进而使得学生能够及时、直观、重复性观察到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声乐训练中学生出现的错误问题可谓是种类多、范围广,而这些种种问题往往是由于呼吸、共鸣或发声器官的局部活动不正确造成的,这里我们根据声乐训练内容以及考试方向,把错误示范法分为三种:错误姿势示范法、错误呼吸示范法、错误发音示范法。
错误姿势示范法主要是针对歌唱姿势来讲的,正确的姿势是歌者处于“松而不懈、紧而不僵”的状态。但在实际训练中(前期、中期、晚期),学生会出现各种形态各异的问题姿势,当然教师示范的对象就是学生随时出现的这一系列错误姿势:过分挺胸、眼睛上翻、仰视俯视、噘嘴翘臀、下巴前伸或后缩,身体松垮或僵硬拘谨,演唱时矫揉造作、手舞足蹈或作千篇一律的手势。
错误呼吸示范法是声乐训练前期中的焦点。原中央音乐学院的沈湘教授指出“呼吸是歌唱的基础,气息是歌唱的动力”。对呼吸方法的正确领悟是歌唱者重要的基本功,初学者吸气耸肩、出声,胸部出现明显的起伏动作、气短则吸气浅。众所周知“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所以声乐教师对歌唱呼吸方面的各种错误示范则需重视。
错误发音示范法是教师在训练中示范率较高的一种。高中阶段声乐考生对声音的辨别力以及大脑思维对发声器官进行调节的能力都较差,常对自己误认为正确的声音进行反复练习,进而形成了多种错误现象:舌头后缩、喉音、颤音、鼻音、白声等。这时如果教师不进行及时指正,没有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自己在发音上存在的各种问题,错误的声音则会被学生渐渐练成本能,由此对其歌唱进步是极其有害的。
错误示范法需要教师随堂精准示范出学生出现的种种错误现象,这也就要求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各种声乐专业技巧,而且在专业理论和表演模仿技能方面也要过硬。当某一错误现象出现时,教师可快速调整自己的生理机体,及时把学生的错误准确的重复示范出来,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由此可见,教师要“会声乐”,更要“不会声乐”。在实践教学中声乐错误示范法有着它自身的五大特性。
一、准确性
声乐教学中教师应做学生较明亮的一面“镜子”,当学生在训练中出现错误现象时,教师要把学生的错误进行准确清晰模仿再现出来,让其在“镜中”意识并真切观察到自己的错误。喉音在教学中是较为严重的发音毛病,教师需要首先了解出现这种问题的症结所在,然后调整好自己的机体:颈肌和咽肌连带出的肌肉拉紧,舌根下压迫使声带扩大声音,进而把学生的喉音准确示范出来。喉音比较僵硬,喉头上提,且没有气息支持,头部前伸或后移,声音极不自然。学生通过观察专业教师由外到内的精准错误示范,就可以对照自己的外在表象和内在发声问题进行改正。
二、对比性
学生在歌唱中自身出现的各种错误会贯穿教与学的始终,其实错误并不可怕,让其能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问题,进而能够分析问题,较终解决问题才是较重要的。若想让学生倍加重视其“错误”,与错相对应的“正确”也应被学生所认知,因此训练中教师要适时实施正误对比示范法:在示范学生错误问题同时,应将与之对应的正确方法示范出来,两者对比更能使错误更清晰、正确更牢固。白声是声乐训练中常有的现象,这说明学生还没有建立正确的歌唱状态,教师要示范白声,但也需要将正确的声音示范出来。学生从正误示范的对比中才能体会到:白声表现为单调的局部共鸣,歌声仅停留在口腔内,与其他共鸣腔体脱节,声音偏尖、僵硬紧张,唱高音尤为困难。
三、重复性
记忆的深浅不仅与刺激的强度有关,也与重复的次数有直接关系。重复是记忆之母,一遍的错误示范仅仅是让学生看到了自己错误问题的一个表象,多次的错误示范才可使学生从对错误的表象认识慢慢过渡到深层次挖掘,重复可使记忆深刻,久而久之对此类错误才会避而远之。例如舌头后缩的毛病,尤其是发中高音时舌根易突起堵住喉咙,发声时特别难受。若教师多次重复性进行错误示范,学生对此类听起来不悦耳的声音就会有根深蒂固的记忆,那么以后不管是在教师训练中,还是在学生自行练习中,当此声音出现时,学生就会自行调整,无需教师再次进行提醒,这就是重复性错误示范给学生带来的进步。
四、夸张性
声乐教学中,教师授予十分的歌唱状态,学生只会进行至五分,教师夸张至十二分的示范时,学生才会渐入正常十分的歌唱状态。总之,学生学习的步调普遍要比教师慢一拍。所以,教师进行错误示范教学时则需要进行适时适量的夸张性表现,这样才可使学生一针见血地认识到自己错误问题的严重性。鼻音又叫“囊鼻”,初学者往往易把鼻音误认为鼻腔共鸣,其实不然,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声音也不同。带有鼻腔共鸣的声音圆润、柔和、通畅,音质纯净明亮;而带有鼻音的声音晦涩、暗闷,乏力度,穿透力不强,听起来嗡嗡作响。教师在训练中则需把学生随堂出现的鼻音问题进行夸张示范:软腭无力下塌,舌部抬高,使音波在鼻腔内持续涡流,使其鼻音问题与正常的鼻腔共鸣产生较为明显的区别,这样学生才能更强烈意识到自己的鼻音错误问题。
五、及时性
专业教师在教学中及时把学生出现的各种错误示范出来,切忌推迟延后解决,因为初学者专业概念模糊、声音鉴别能力差,如不及时让其观察到自己的错误存在,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习惯的错误趋势,那时再进行指正,则会难上加难。呼吸是歌唱的基础,讲呼吸是从唱歌的根部讲起:声音是气流振动声带而发出的,若底气不足,就发不出好的声音,像盖房子一样,地基不稳,房子是盖不牢固的。生活中的呼吸我们游刃有余,那是一种下意识的表现,所以学生在进行呼吸训练时,往往只是把生活中的呼吸夸大表现:肩膀耸起,胸部出现明显的起伏动作。教师若不及时对此错误进行再现示范,学生就会将自己的错误呼吸误认为是正确的,并反复练习进而形成下意识的呼吸状态,那时若再想改变则需花费很大功夫。
错误示范教学法并不是盲目而行之,它特性显著、目标明确、有章可循,教师在训练中可根据需要把学生个体问题进行及时针对性再现错误示范处理,使学生在声乐学习中认为的抽象错误变得更形象直观。因为易被感之观之触之,一直是笔者在艺考声乐训练中较常用且收效较为显著的一种方法。总而言之,在音乐专业教学中,只要师者努力探索、善于思考、深入研究、精于总结,运用有效方法形成有效课堂,就会在短时内快速提高学生的声乐专业水平,达到良好的预期教学。
参考文献
[1]邹本初.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声乐艺术中的一朵奇芭:保加利亚女声重唱
近年来,保加利亚的女声重唱像一颗光彩夺目的新星,出现在世界声乐的舞台上,她们录制的唱片《神秘的保加利亚声乐》也在世界上,成为人们注意的焦点。她们那神奇、美妙的音色和歌唱中清新、独特的韵味是如此迷人,使观众无不为之陶醉、倾倒。
保加利亚女声重唱的特点是:采用自然、直接、开放的唱法,音色清沏、透明,晶莹夺目、在多声部的重唱中常出现不谐和音程(如二度),旋律的音域并不宽,但却富有表现力,在独唱或领唱时用比较自由的散板歌唱,而且各种各样的装饰音、滑音层出不穷,十分丰富,给音乐增加了特殊的色彩。音乐的风格也十分多样,既有深沉、抒情诗般的段落,又有充满诙谐、活跃气氛的舞蹈场面。总的看来,与欧洲相比,它们似乎更接近於亚洲的文化传统。
这些特点并不是从天而降,或某位音乐家突发奇想所致,它深深植根於保加利亚民间音乐的土壤中,又经过卓越的保加利亚专业音乐家长期的精心培育、艺术加工,幼小的花蕾终於开出了异香扑鼻的花朵。
今天的保加利亚人几乎百为斯拉夫人,但他们的祖先却是在公元七世纪时、来自中亚的塔塔尔人,这些人统治了当地的斯拉夫人,但后来却为斯拉夫人所同化。看来保加利亚的“亚洲性”与此有关,而奥斯曼土耳其人对保加利亚500年的统治更增加了这方面的比重。
所谓保加利亚声乐的“神秘”,在历史上确实有所依据,在中世纪时,“神秘主义”常用来指这样一种现象:即在手工业行业公会中,艺术和技巧的传授只限於公会内部,是一代代传下去的秘密。保加利亚声乐艺术也是一种不得外传的“秘密”,歌唱艺术当时在这里备受尊敬,甚至在古代的色雷斯地区就是如此,希腊人对音乐家是很敬重的,奥菲欧本人就是一位色雷斯的游吟歌手。
在今天的保加利亚,还保存着一些传统的民间习俗,如每逢新年青年们就聚在一起,围绕着村庄游行、歌唱,到春天姑娘们也一起在街上唱歌、跳舞。他们唱的都是古代传下来的歌曲,简朴而又常常重复是这些歌曲的特点。
此外,举行婚礼和欢送青年参军是保加利亚人较重要的活动,而音乐是必不可少的,婚礼中的每一个步骤,如到达新郎的新居、新娘与新郎相见以及在去教堂的行进中都有特定的音乐伴随,在新娘离家前的较后一个夜晚所唱的歌则显得特别伤感。准备参军的青年的家庭通常要宴请亲友,请一支小乐队来演奏比较轻快的音乐,并在将青年的眼睛蒙住后,客人们赠送各种礼品;如鲜花、钱财和衬衫(衬衫是保加利亚民俗中很重要的一件事物)给即将进入军队服役的青年。
从1965年开始,在保加利亚的中部山区风景如画的“科普里夫谢提特萨”(Koprivshtitsa)村庄,每五年举行一次艺术节,参加者多为音乐爱好者,人数多达18000人,其中有来自各地的上千名业余音乐家来进行表演,在这里还可以看到风笛手和民间小提琴手在山头上独自演奏以及普通的村民在一起自娱自唱。为了体现真实性,甚至在八月摄氏30度的高温气候,人们还必须穿着毛茸茸的熊皮服饰来表演冬天的舞蹈。同时,很多专业音乐家都来此体验、吸取民间音乐的营养。正如保加利亚一位的音乐学家艾连纳·斯多因(Elena Stoyin)所说的:“我们是一个小国,而且很穷,但我们有很丰富的音乐传统,而且幸运的是人民都在自觉地保护它”。
正是在丰富的民间音乐土壤上,一种植根於民间音乐的艺术音乐应运而生,这就是我们今日听到的女声重唱(合唱),事实上她们都来自农村,但接受过专业化的培训。现在她们唱的并非是真正的民歌,而是对民间音乐的精神、节奏、音色进行了精心加工的艺术品。但它们仍然是“民间”性的,因为它还是口传的、本地人的传统,只是加以适当的修饰,性质并未改变。
20世纪以来,有不少“好心”的作曲家、音乐家将传统的民间音乐“发展”得面目全非,这种情况在世界各地比比皆是,但保加利亚很幸运,避免了这种情况,部分的原因就是他们孜孜不倦地探求、培育这种绝妙无双的民族声乐。在这里,完全套用西方的和声是不适宜的,较重要的是必须保留民间音乐的本质和它的活力。
菲利普·科特夫(Philip Koutev)被人们称为保加利亚“音乐会民间音乐传统”之父,他建立了国家民间音乐舞蹈团,它共有120位成员,其中包括40位歌手、60名舞蹈者、20名乐手。他还创作、改编了100多部作品,各地区的传统音乐舞蹈 都是他的创作源泉,他改编的《色雷斯的丰收歌》《山上的恋歌》《情歌》早已传遍。科特夫的独特贡献在於他能够倾听并采用乡村歌手自然、纯真的歌声,演唱中的持续音进行以及包含不谐和音的和声。他并没有像有的音乐家那样按照西方的和声规则、美学原则,对它们加以删除、改变,相反地,他十分珍视这些的特征,对它精心保护又加以升华提高,这是很多人没有做到的,科特夫的精神和做法已成为保加利亚音乐界的榜样。另一位的音乐家是克拉希米尔·库尔克奇依斯基(Krasimir Kyurkchiyski),他的作品包括歌剧、交响乐、室内乐,他还是电视台民间音乐团的指挥,并改编了不少民歌,这些民歌以其巧妙的转调、和声的变化使人们屏息以待,惊讶不己。
这些改编的民歌保存的一种很重要的传统是两个声部之间的平行2度、7度、9度,这种传统存在於保加利亚北靠多瑙河、南临色雷斯河谷的一些地方,这些对人们听觉看来很不习惯的和声却创造出一种充满动力的音响,比起甜蜜的平行3度、6度 或齐唱具有更大的魅力。实际上,这些音乐大多来自庆祝丰收和其他室外场合的活动,在这些场合中较需要强有力的音响。其实,类似的唱法也可能存在於巴尔干半岛的一些国家,但在欧洲的其他地区中是罕见的,在西班牙、法国和凯尔特人国家中也可能存在过,但在艺术音乐的强大影响下,教堂音乐实践中又不允许不谐和音的出现,因而逐渐消失了。
当西方的合唱队为平衡这些不谐和音程而进行奋斗时,对保加利亚妇女来说却是一切顺其自然,二度音程是旋律进行中的重要角色,大跳是罕见的,大部分都是二度级进。在很多歌曲中,我们都可以听见开始时的二度上行,然后将这个音变为持续音。而很多曲调的音域是极狭窄的一甚至只有3、4个音符。西方的声乐艺术是建立在颤音基础上的,采用这种唱法就会把保加利亚水晶般清沏的歌声变得混浊、模糊不清。保加利亚人有时也采用颤音,但用自己的表现方式;即从微分音颤动到大二度音程,在库尔克奇依斯基所作的一首葬礼歌曲中,可以听见这种颤音产生的特殊。在另一首描述中古时期山中游击队战士抵抗土耳其人的歌曲中,也可以听见这种富有表情的颤音。
此外,有几种保加利亚的民间乐器也常用来为女声重唱伴奏,一种是称为嘎伊达(gayda)的风笛,它的音色柔和但有时也带有几分野性,它流行於保加利亚,为广大群众所喜爱,风笛的合奏有时竟达到一百人的规模。另一种是称为卡伐尔(kaval)的笛类乐器,还有一种称为嘎杜尔卡(gadulka)的民间小提琴,这种小提琴除了四根用於演奏的琴弦外,侧面还有九根起共鸣作用的琴弦。这些乐器的音色也和人声一样独特,两者互相衬托,十分和谐。
表演女声重唱的保加利亚音乐家是纳德克·卡拉德苏娃(Nadka Karadzhova)、扬卡·卢普奇娜(Yanka Rupkina)和柯雅·斯托贾诺娃(Konya Stojanova)。
现在,对保加利亚民族音乐作出杰出贡献的科特夫虽然已经去世,他当年的助手史蒂芬·德拉哥斯蒂诺夫(Stefan Dragostinov)己经接替了他,保加利亚的女声重唱的美妙歌声也已传遍全球,他创建的事业仍在蓬勃发展。我希望,保加利亚女声重唱的崛起和科特夫对民间音乐的态度和做法也能对我们有所启示。
本文系中音阶梯网站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