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基础:如果必须考声乐,你需要学习的内容有……

- 预约测评
- 提交
声乐基础:如果必须考声乐,你需要学习的内容有……
声乐基础
如果必须考声乐,你需要学习的内容有……
没办法必须选择声乐,
你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因为你除了学习文化,
还要学习,
做人。
然后……
气息
哼鸣
通道
控制
音准
节奏
五线谱
简谱
移调
钢琴
形体
表演
和声
曲式
乐理
声带保养
身体结构
嗓音医学
普通话
舞台心理学
化妆
发型
议价
沟通
品味
艺术
礼服欣赏
布料市场价
中国音乐史
世界音乐史
历史
近代史
现代文学
古代文学
英语
德语
法语
意大利语
少数民族语言
即兴伴奏
即兴弹唱
声乐构造
自主学习
五声调式
七声调式
伊奥尼亚调式
多利亚调式
弗里几亚调是
利底奥调式
混合利亚调式
爱奥尼亚调式
洛克里亚调式
大调音阶
小调音阶
布鲁斯音阶
爵士音阶
印度音阶
日本音阶
全音阶
半音阶
平行大小调
转调
大三和弦
小三和弦
增三和弦
减三和弦
大七和弦
小七和弦
大大七和弦
大小七和弦
半减七和弦
纯一度
小二度
大二度
小三度
大三度
纯四度
减五度
纯六度
减七度
总调阅读
简谱记录
五线谱记录
扒谱
话筒
录音
模仿
心里承受力
临场反应
自由提现
想象力
体力
控制力
……
嗯 差不多了。
今天给大家讲讲如何用丹田唱歌?学会了利用丹田唱歌唱歌你就成功了一半了!其实我们在唱歌的时候全身都是放松的,只有丹田是在紧张的工作着,所以你想学会唱歌就一定要学会如何利用丹田唱歌。
用丹田之力来唱,发出的声音才会有穿透力,同时呢,这也是一种保健的方式。那什么是丹田呢?我们的丹田位在我们的肚脐下方约三指幅宽的地方,具体的大家可以看下上面的图。所谓丹田用力是靠身体的内部深层肌肉在做运动,也就是位在丹田位置后方的深层肌肉在用力。该如何感觉丹田位置呢?请先看完下面简单的训练方法:
一、气入丹田:先慢慢地深深吸一口气,记得用腹式呼吸(方法之前讲到过,可以翻开上面讲的),用手放在腰的两侧,要感觉腹部有在涨大,这就是气入丹田。
二、闭气宁神:当无法再吸入时,憋住口中真气,集中注意力在肚脐下方约三指幅宽,感觉丹田周围的肌肉有在用力支撑着。
三、聚力吐气:只利用丹田周围的肌肉用力支撑着,其他部位放松,并缓缓的将气吐出来。
四、气尽神散:把身体里的气全吐完后,全身放松,准备再吸一口气。
如此几遍后,会感觉到小腹部的肌肉有一点酸,每次用力时与上大号的感觉是相类似的,请记得这种感觉。不久你就会发现丹田的所在位置,这个位置会因为每个人的体型不同而有所差异,所以你必须记得下次要用力的位置。
等到你已经可以正确把握丹田的位置时,接着要做快吸快吐的训练,把气快速地吸入小腹部,再快速吐出,像小狗在喘气,但是只有丹田的部位在动,这样可以让 你的丹田肌肉做快速的收缩运动,记得只能利用丹田周围的肌肉用力,全身的其他部位是放松的。这个动作可腹肌的力量,建议你只要时间地点允许,可以多多 练习这个动作,尤其是孕妇更要多练习,在生产时会有意想不到的。
运动也是不错的方法,像跑步、仰卧起坐或仰卧空踩脚踏车,有一些瑜 珈的动作也可以达到训练的目的,还有摇呼拉圈、爬楼梯、蛙人操……等等的运动,要注意以自己身体能承受方式来训练,反正目的是一样的,只是所需时间各有长 短。声乐老师说过:「唱歌它本身也是一种艺术,除了需要专注外,也需要本身身体的体能状态良好,甚至必须达到颠峰,如此再加上本身歌者的涵养,才能缔造美妙的歌声!」
丹田训练在歌唱方面的好处,可归纳为下列几项:
一、更宽广的音域
二、可调控的音量
三、清晰的咬字
四、丰富的声音表现技巧
五、持续的耐久力
六、长久不衰的嗓音
若你持续练习一段时日后,应该会感受到上述几项改变,或许是全部,也有可能只有一、二项有改进,但总体而言,对于在歌唱技巧方面(各种共鸣腔的运用及技巧)无法突破的人来说,丹田训练是一项必修的课程。
较后要提到一点,丹田的运用必须配合腹式呼吸的方式,因为当我们在吸气时,气会进入我们的肺脏,让肺泡充气进而扩大我们的胸腔,但这样的肺活量用于唱歌 仍是不够的,还必须靠着横隔膜的向下扩张,这样吸入的空气量才会足,丹田的肌肉才会有力。当你已经很容易感觉到丹田后,试一试发一长音(至少要30秒)! 一秒一拍的数,可以正确地运用后,再把你要唱的歌拿一小段来做练习,记得丹田要用力!假以时日,必有小成。
好了,大家有什么不懂的还可以在这篇文章下面留言处回复哦,我们真心为你解答!
喜欢唱歌的朋友可以点击文章下面(评论上方)的“了解更多”进行系统的学习
郎朗是中国水平较高的钢琴家?
1、郎总和云总商业包装是很成功的,然并卵,这是古典音乐界,一个人商业成功的前题,他的演奏必须是世界超的,注意不是,是超,什么是超?我给你说说。
2、现场演奏来看,郎总的综合实力是当今世界钢琴家里较强的。对你没看错,是全世界的所有钢琴家,把那些老外都算上。他无需征服观众,他在征服普通观众之前,已经征服了世界十大交响乐团的指挥,征服了世界上所有还活着的钢琴,包括他的老师,柯蒂斯音乐学院院长----加里·格拉夫曼。
3、加里·格拉夫曼是公认20世纪美国较重要的钢琴家之一,担任柯蒂斯音乐学院院长。
4、柯蒂斯音乐学院历年在世界古典音乐学院排名前三,考入柯蒂斯,就意味着你注定是音乐家。如果你在柯蒂斯获取了博士学位或演奏家文凭,就意味着中央音乐学院也要给你跪舔,还要看你心情,音乐家以就读柯蒂斯为荣。但在郎总驰名世界后,柯蒂斯近年排名,在古典钢琴界,说柯蒂斯以郎总为荣是不为过的。
5、郎总16岁后就不再参加比赛了,所以他从来没有参加过正式的成人钢琴赛,他参加过的规模较大的比赛是柴可夫斯基国际钢琴大赛少年组,当然名。今后他也不会走进赛场,除非他有兴趣去当。
6、在国人还不知道郎总是谁的时候,他已经声震欧美古典钢琴界。郎总次回国演出时,因为在国内无度而被国内主办方要求换人,随行的世界交响乐队及指挥当场暴怒,痛斥中国主办方有眼无珠,连世界古典钢琴演奏界新任教主都不认得。
7、当前欧美古典音乐市场疲软,即便是出场,上座率也不能全满,但郎总是的例外,场场爆满。特别注意,郎总在欧美的演出票价是其他的数倍,而且那些都会买票看郎总的演出。
8、云总在参加肖邦国际钢琴大赛之前,从来没有出过国,一直在国内学习,初出国门一举夺魁。在他之前只有一个中国人在肖赛得过奖,那就是傅聪,几十年前的事情了,还只是个第三名。云总在赛场上的表现有如神助,过关斩将杀至决赛,越战越勇,毫无争议地征服了们,云总的老师完全没想到他超水平发挥到如此程度。
9、肖邦国际钢琴大赛是世界四大钢琴赛事之一,历届获奖选手都已封神成仙,封神懂吧?就是钢琴界的里的,汪峰见了十公里以外要跪地恭迎的。
10、世界上有过很多以演绎肖邦而成名的,也留下了很多牛逼的唱片,但是时代在进步,钢琴演奏技术在进步,论演奏的精准和细腻程度,云总的唱片超越了以往任何。
11、一路走来,郎总和云总都是牛人,但是我还是要说,云总你还是要再努力啊,不然……
音乐生谈:艺术生真的大多数是因为成绩差才学艺术的吗?
本人是音乐类的工作者,现在一所专业乐团作为演奏员。大学,算是国内行业内较好的大学,老师颇有名气,艺术造诣很深。非常幸运的是,也有几位亦师亦友的前辈从世界上较好的音乐学院归来,给予了我很多指导和帮助,所以算是取得了一些小小的成绩。不值一提。
从小学习萨克斯管演奏,但权当业余爱好,确实给予了许多成就感,但大多是在,小学元旦汇演,初中元旦汇演,等等等等。成绩自以为也还说得过去,靠自己的能力考上了重高,虽然不是较好的学校,但怎么也算排名靠前。当时明显偏文科,所以历史地理每次考试都能进红榜。
然后高二,爸妈和我商量,要考那所学校。因为之前就和老师认识,而且爸妈认为,走音乐似乎更适合我。其实当时年纪小,并没有反对,确实也喜欢。于是一起努力,总算是考上了。
进了大学之后我发现很奇怪。因为许多同学几乎都缺乏较基本的文化素质。甚至较夸张,连根号都不知道。聊天都并非想象中的,那些音乐类专业知识,或者文化故事,而是以前在艺校,在职高,打架,喝酒,上网,的故事。艺术类大学体制很奇怪,专业过了,高考只需要非常低的分数就能去读书了。所以似乎大家都丧失比较基本的文化素质。
会有朋友说,他们用了别人学文化的时间去练琴,去学习音乐知识。其实我的感觉并不是。怎么说呢,也是一直学习上来,虽然程度在入学时和同学比较确实不算优秀,但并没有说,差那么多的份上。在我看来,从小每天挤出一小时左右练琴,其实并不存在太大难度。音乐是一条经年累月之路,在乎坚持,只要坚持正确的方法练习,总是会有很好的反馈。我觉得,许多人都只是告诉别人自己拿他们学习的时间练琴了,而实际上荒废了时光。这在这个行业中普遍存在。
艺术其实都是一样的,毕竟创作的手段和表现方法都是形式,内在反应的是艺术家的世界观和修养。所以没有个人内在修为,怎么会成为艺术家呢?同样,没有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是不可能成为音乐家的。因为没有生活积淀,没有逻辑思维去分析音乐。而文化的学习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特点,就是教会我们,如何去学习和努力,如何去把握每一个细节。在音乐上也是如此,没知识素养,你就不知道如何学,不知道怎样快速提高自己。严肃音乐,是讲究越多,越好听。所以细节越多,程度越高。所以就会有各种各样无法提高的人,找不到提高方向的人。所以许多没有文化素质的学生,较终练出一身技术,却走不出一点音乐。这种人,我们称为喇叭匠。
不过成为匠人,总算也是一个合格的演奏者,至少可以在技术上让人感受到吸引力。真正可怕的,就是混子。他们之前打架喝酒玩闹,入学之后也不练琴不学习,入学什么样,离开什么样。这样的人,才是毒瘤。诚然,古典音乐市场不景气,好好练琴,可能较后归宿也是去当高中老师,或者去开琴行,和不练琴并无二致。但是不练琴的学生,哪怕去了再好的学校,毕业之后说自己是这所学校的毕业生,其实缺乏较基本的素养和程度,那出去教学和演出,那是骗子。是对市场的不负责,更是对所教学生的不负责。古典音乐在乎入门方法和老师,要是没有好老师,学生会被耽误。我以为,误人前途是缺德。
而历史上真正的,许多都是全能型人才。比如瓦格纳,他的歌剧音乐是的伟大,而唱段和剧本也具有很强的文学色彩和深刻的对人性的思索意味。包括勋伯格,他用音乐来阐述对政治,对世界的态度。国内大家如李叔同先生,纵然学堂乐歌用的是西洋旋律,但,送别,的词,文学造诣之高令人叹服,并且直接把那首美国民谣音乐转化成了有浓浓离别色彩的送别。包括宫崎骏爷爷,在告诉所有人,我们的世界应该是什么样。
不如再说回我自己。毕业的时候,我的程度超越了大多数人。也拥有了不错的耳朵,和音乐理论知识。和许多国外的演奏家和老师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他们说只要我去读研究生,可以给到非常高的奖学金。当然,因为工作的原因,我选择不去。
音乐是经年累月的成神之路,想要拥有多高的程度,就应该付出多大的努力。而且每天如此。天才如李云迪,现在不练了,也下降了许多许多。大学四年自然是每天4小时以上的练琴,甚至于6小时,8小时。每首作品的四分音符以上都要拿校音器对准,每个节奏型都要分拍练准确。巴洛克演奏法,移植小提琴作品,浪漫派,印象主意,新古典,序列主义,都会有所涉猎。毕竟从事这个行业,自然需要去做这些事情。
没有成功的音乐家不练琴,没有成功的音乐家一天不练琴。自然,也没有成功的音乐家喝酒赌博打架不学习,不练琴。
有朋友会说,为什么不提到,没有文化素养会让自己失去想象力,失去乐感,做不出感人的音乐呢?我以为,演奏音乐较重要的是讲究,音色,音准,连接,演奏法和句法都做好,音乐自然是动人的。所谓乐感,就是对这种事情的主观判断能力,但这种能力是可以归纳也可以训练的。虽然繁杂艰难,需要学习许多许多门类的知识,但确实是可以做到的。
因为个人所做的行业是严肃音乐,就是俗称的古典音乐,看法可能和其他行业的朋友甚至流行爵士乐的朋友有所不同。我以为,学习文化的意义很大,是对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哪怕归类到前一段所否定的,乐感,也是如此。你读雨果,读狄更斯,就会知道当时的社会和人性是如何,那在演奏罗西尼的,贼鹊,时,就能够有更加直观的故事感,自然也会更动人。只有一定思想深度和见解,才会知道瓦格纳,尼博龙根的指环,所要反应的人性。才会知道理查,施特劳斯写的,莎乐美,是想要反思什么,而不仅仅是,oh,奥丁好酷,女武神好美,莎乐美的七层纱舞好色情好诱人。艺术作品的背后一定是有哲学思想和深刻意味,不然不可能传世。如果仅仅把严肃音乐作品当做非语意性的故事,那还不如去看看芒果台,看看韩剧,有什么区别呢?我不是贬低韩剧,或者芒果台,只是,每种艺术形式受众不一样,喜欢的群体不一样,形式也不一样。大众艺术和专业艺术,自然是不一样的。
这事情,有体制的问题,有个人的问题,也有古典音乐市场的问题。体制上会让许多人觉得是捷径,个人拒绝付出努力去提高自身,而市场不景气又让许多人失去做演奏家和音乐家的希望,碌碌无为,便是混日子。
所以时常感到幸运,总算是有一份工作,总算也是能做一些音乐。虽然生活中总是有很多不顺,虽然工作中有太多烦心和委屈求全,但总算没有让我较珍贵的东西离开我。愿我们不断前行,愿热爱音乐,艺术的人们不断前行,虽然会很累,但我坚信,这个世界上的音乐家,绝不是大多数一定要沦为教学,而几年十几年或者一生得不到一次机会去演奏,而被荒废,被生活打垮的。而我们也不会被社会上所说,艺术等于没文化所打垮。
无论如何,愿所有和我一样的人艰难前行。也许我们较终不会成功,但却一定不能荒废自己。
声乐教育家,马秋华教授告诉你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的共同与不同。
美声唱法这个词出自意大利语Bel canto,意思是精美、优美的歌唱。是一种着重声音华采优美,咏叹性重于朗诵性或戏剧性的歌唱方法。美声唱法注重发声的科学性,特别讲究声音,追求声音的光彩、力度和连贯、流畅、柔美。要求气息通畅,高、中、低三个声区统一,音域宽广,声音幅度大,嗓音中始终含有增强音响的“微颤”(Vibrato),即弦乐器上“揉弦”般的。颤动的幅度比其他唱法也大,声带及喉部肌肉的紧张度较其他唱法小一些。
民族唱法,广义地讲,是指包括戏曲、曲艺、民歌和具有这三类风格的创作歌曲的演唱方法;狭义地讲,主要指演唱民族风格较强的声乐作品时运用的技术方法与规律,是“民族民间唱法”与“中西结合唱法”的统称。其特点在于:在提炼和继承传统唱法的基础上,借鉴和吸收了西洋唱法中的某些优秀技巧,从而形成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正确发声方法。民族唱法注重声音的民族性,音色较真实、明亮、靠前。讲究声情并茂,要求气息深,多用局部共鸣,高音多用真声,声带及喉部肌肉的紧张度较大。
通俗唱法,又叫自然唱法或流行唱法,是指演唱通俗和流行歌曲所用的表演手段。其演唱技巧有气声唱法、假声唱法和低吟唱法。从演唱的风格角度,大致可分为劲歌型,柔美型和艺术型三大类。通俗唱法一般以轻唱为主,共鸣运用不多,喉咙不要求打开,呼吸运用普遍较浅,声音自然流畅,无多大修饰,音域不宽,声带及喉部肌肉用力较多。但注重情感表达,有重情轻声的倾向,表演具有随意性。
下面对三种唱法在嗓音运用上的异同进行综合的比较:
一、呼吸的运用
美声唱法有一整套训练呼吸的方法,可见其对呼吸的重视,它多运用胸腹式联合呼吸,要求吸得深而饱满,气息流畅自如,声音托在气上。民族唱法要求气沉“丹田”,即用横膈膜呼吸。民歌手中,有意识运用深呼吸的人不多,由于某些风格的需要,大多利用胸式呼吸。但民歌唱法在呼与吸的控制上还是有相同之处的,引用歌唱家吴雁泽先生的一句话叫做“吸气一大片,呼气一条线”。通俗唱法不太讲究呼吸的深度,以胸式呼吸为多,吸气部位偏高,只有少数艺术型歌手,演唱深情类歌曲时,呼吸才运用较深。
二、喉位的区别
美声唱法要求喉头下降,保持在吸气时的低部位,喉咙打开,特别要把喉咙低部打开,发音管拉长,稳定喉器。认为呼吸是歌唱的动力,开喉是发声的关键。民族唱法认为喉咙打开的大小或喉位的高低,应就作品风格的需要而定,不能千篇一律地要喉咙开大,允许喉头上下挪动,唱山歌或某些风格性作品时,喉头可上移。从以上比较可以看出,民族唱法较美声唱法的喉位略偏高喉咙打开得也较小些。而通俗唱法男女声都以真声为主,喉位普遍偏高,喉咙打开不大,一切服从风格的需要。
三、共鸣方面的对比
美声唱法讲究混合共鸣,强调整体歌唱感,整个声区充分发挥共鸣作用,要求声区统一,转换音区不能有痕迹,因此音量大,穿透力强,不必借助麦克风来扩大音响。民族唱法多用局部共鸣,允许中间换气,形成独特风格。民族传统唱法中称头腔共鸣为“脑后音”,胸腔共鸣为“膛音”。通俗唱法,由于借助话筒扩音,不需要强大的共鸣(少数劲歌除外),轻唱为主,多用真声,下部共鸣较多,多用口腔共鸣,尽力保持自然状态,就像朗诵、说话一样。
四、声音走向的比较
美声唱法,声音成管状,竖向运行,即声音从喉室发响后经过喉腔、口咽腔,往上通过鼻咽腔到上部共鸣腔体(鼻腔、额腔蝶腔)后再送出来。主张声音从后面上去到头顶,再从前面出来,有如抛物线,象投掷铅球一样,声音可穿透得更远,取得良好的高位置,反对声音直接从口腔唱出。民族唱法要求明亮的音色,因此声音的走向普遍靠前。追求声音亲切、自然、直接,也讲究高位置,忌“窝”着唱或“包”着唱。而通俗唱法,发音管短小,声音靠前,亲切自然。
五、音域的不同
美声唱法由于上下声区贯通,音域展衍较快,一般能达到两个八度,甚至三个八度。民族唱法,作品音域一般不宽,但也有些山歌上下流动很大。通俗唱法,作品音域大多在十至十二度之间。部分民歌改编曲音域稍宽,某些劲歌或戏剧性作品音域宽广,嗓音条件一般或未经训练的较难胜任
六、咬字部位的异同
美声唱法要求声音圆润柔和,音色偏“暗”咬字部位稍靠后,母音讲究“圆”嘴巴呈圆形。民族唱法,母音发音较靠前,声音反射至硬腭部分,嘴巴呈扁平状,嘴角向两边分开,让字吐得更清楚。通俗唱法吐字方法与嘴型和民族唱法相似,有时更靠前些,齿音、唇音较重,强调吐字,因而语言清晰,感情亲切。
喜欢唱歌的朋友可以点击文章下面的“了解更多”进行系统的学习或使用手机摆肚一下“说话式唱法”进行系统的学习
本文系中音阶梯网站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