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舞基本功:关于舞蹈基本功训练的建议
- 预约测评
- 提交
坚持每天练习基本功很重要,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百日空。舞蹈基本功是需要长期锻炼的,如果很长一段时间不去练习,之后回功,那你就需要再痛一次!腿部的韧带是有一定韧性的,如橡皮巾一样、你压时会松开,不压会收回去。坚持每天练习、你的韧带会完全被拉开、练功贵在坚持!
腿的软开度训练
建议每天练早功:
压腿(前旁后)每腿5分钟
踢腿(前旁后)每腿50——200下(可分组做)
耗腿每腿10分钟,再踢腿每腿50下。
腰的训练
腰活动开了以后,先甩腰30次,再下腰15次(每下5次耗一会)
如果软度很差的话
建议每天每条腿耗腿时间在15分钟以上,踢腿数量在每腿200腿以上。
注意点:
记得训练之前先做热身活动,腰和膝盖很脆弱,要保护好了,特别是冬天要注意保暖,女孩子身体属阴性,很容易受寒,训练完了等汗没了再出去,不然以后会得风湿、关节病。
韧带拉伤怎么办:
主要靠养。把腿搭到高处或把杆上,刚刚好感觉不到疼的高度就好,就这样待着,这也是对你筋腱的恢复训练,而且能在没有痛哭中拉伸筋腱,对软度有帮助,平时做做力道轻的按摩,再配合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帮助恢复。多吃点蛋白质多的东西,增加肌肉强度。
古典舞注重手、眼、身、法、步,由手到眼体现出一种精神气质和动作韵味。在古典舞基训中需要注意气息的掌握运用,使形体动作的幅度大小、速度快慢与呼吸的轻重缓急相结合。让气息成为形体动作的韵味之体。所以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
基本功分广义基本功和狭义基本功两个概念
广义基本功指
舞者的基本站姿、坐姿;肌肉线条、肌肉能力;软开度开发、关节拓展;节奏感训练、乐感训练;灵巧度训练、体能训练…身体的基本舞蹈能力。
狭义的基本功指
针对不同风格舞种特点的基本功:如芭蕾的开绷直立;中国古典舞的基本舞姿与提沉…;标准舞的基本步;民间舞的动律;踢踏舞的踝关节练习…这些都是属于狭义基本功范畴。
因广义基本功为通用范畴,本文就以广义基本功训练为前提略说一二,本文为笑冰原创,如有不妥之处,敬请来信交流或批评指正为谢。
基本功要素:站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基本功不扎实你不用出手,往那里一站明眼人早就知道你没戏了!
“站”不好,不要谈其他基本功和动作,所以站为要素!
提高方式:开脚、直膝、包臀、立腰、立背、展肩、立项、沉气、拔头顶此曰站!
基本功第二要素:立
立是站的延伸,在立的过程中在保留站的所有要领同时,还需稳定身体的重心。
立得好则姿态准、脚下稳、旋转稳、舞步轻
提高方式:把杆半脚尖、单脚半脚尖;把下半脚尖、单脚半脚尖;
基本功第三要素:直
“直”主要指腿直、后背直这两大块,腿直又包含脚背、膝盖两个大关节的直。
“直”练得好,线条漂亮,挺而不僵
提高方式:把杆所有动作都贯穿着“直”的要求,脚背压到较低、膝盖骨绷到凹陷,腿的“直”方得以实现。后背直则为包臀、立胯、立腰、立背、立项、沉气、拔
基本功第四要素:行
有的学生让他摆动作看着还不错,一走动,舞姿、体态全部走样,原因就在于“行”的基础太薄弱,“行”因其重心移动较快,对学生的身体控制能力要求陡增!
“行”练得好,能有效提高舞姿的准确性,同时辅助提高舞蹈过程中的重心操控能力。
提高方式:步伐单一练习;步法组合;步法舞姿综合组合
基本功第五要素:韧
“韧”是指身体的柔韧能力,也就是大家所说的软开度,包括脚背、腿、胯、腰、肩等,韧带及关节的柔韧及拓展。
“韧”解决得好身体的空间表现力就强,完成动作的阻力就小。
提高方式:压、踢、耗、甩
基本功第六要素:快
“快”是指动作的速度快,快而不紧、快而不懈
“快”练得好,灵巧度就高,快速变换舞姿的能力随之提高。
把杆的小踢腿、弹腿、大踢腿,甩腰,把下的小跳、打击都是解决“快”的有效方式。
基本功第七要素:轻
“轻”指动作完成要,腾空要轻飘、落地要轻缓。
“轻”解决得好,动作飘逸流畅、空中轻盈洒脱、落地无声。
提高方式:蹲组合、控制组合、跳跃组合都可直接提高轻的质感。
你知道什么是舞蹈基本功训练吗?很多初学者认为舞蹈基本功训练无非是拉筋,踢腿之类的,更有人认为,舞蹈基本功训练是中国舞才会有的,一提起基本功就会想起中国舞,其实,舞蹈基本功是舞蹈专业的基础训练,不但中国舞会有,现代舞,芭蕾舞等艺术性的舞蹈都会用基训来为学舞者打基础。
基本功是指一个舞者所具备的基本条件(包括内在、外在及素质和能力的体现)和掌握一些基本技术、技巧动作的能力水平,是考查一个舞者是否具备学习和从事舞蹈专业的基本条件的主要途径,在舞蹈专业面试中基本功的测试是基础要求,也是必不可少的测试内容。
所以对于舞蹈专业的考生来说,基本功的测试就要有一定的标准和要求,为了这一目的,必须要进行基本功的训练。
外在条件是指人的基本条件,包括身高、体重、比例、外形等先天素质条件和要从事舞蹈专业动作学习的基础条件——“软开度”这一先天或后天素质条件;内在条件是指单纯从外表、外形看不出来的舞者所具有的能力。具体包括:肢体形态的协调能力、动作理解与控制能力和基础的弹跳能力。前者是对专业门面的一种要求; 而后者是对从事舞蹈专业较基本的要求,也是必备的条件。
舞蹈基本功训练要求形成的专业素质包括:
力量——舞蹈者所需要的力量就是肌肉的“速度力量”、控制力和弹跳力等。它们是在肌肉收缩或张力增加时所产生的一种能力。
柔韧性——就人体关节活动幅度的大小而言。柔韧性好的人身段不僵不板,优雅美观。
控制力与稳定性——控制力是指舞蹈中肌肉拉紧保持平衡的控制力和舞姿形成的固定的力;稳定性是指在表演中调整、控制、恢复人体平衡和稳定的能力。
协调性与灵活性——协调性指全身各肌肉群都能相互协调配合;灵活性是指能够迅速改变身体或肢体某些环节的位置和方向的能力。
基本功虽然乏味,
但只要坚持就会有想不到的进步,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从来都不适合舞蹈。
正是对舞蹈的坚持,
才会成就你在台上的辉煌。
当然,舞蹈除了坚持以外,较重要的是规范,要在规范的基础上坚持才会事半功倍。除了欣赏美以外,大家也能注意到她的气质和神情都超于常人,这是经历过长期刻苦训练后才会培养出的美感。
基本功好与差
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比如控制(控腿),如果自身的训练能力达到了把腿抬得很高很直,超过头部,并长时间地控制在保持的高度上,那就会唤起观众热烈的掌声。
比如跳跃,“他像羚羊一样起跳,在空中短暂停留,再像雪花一样轻轻落下”这是描写舞神尼金斯基的诗句,尼金斯基的舞蹈被形容为“空中的火焰”,他能迅速点燃观众的激情。
比如旋转,的黑天鹅“32圈挥鞭转”是芭蕾这顶世界艺术皇冠上较耀眼的明珠,她震撼人心的能令全场沸腾,掌声经久不息。因为她的训练超出了常人的承受范围,甚至很多专业演员都望尘莫及。
如果基本功不扎实,控腿的时候摇摇晃晃,跳跃的时候像砸地,旋转的时候还没转几圈就东倒西歪、甚至晕眩在舞台上,原本漂亮的舞姿变成了丑态,反而让观众倒足了胃口。
很多家长都会问
“业余学舞蹈何必太正规”
实际上,从送孩子学舞蹈时起,就指望着孩子走专业路线的是极少数,对大多数家长来说,让孩子学舞蹈就是想塑造形体、提高审美、培养兴趣。。
一位舞蹈老师说“你就是认真的让孩子学,孩子也不一定能走上专业路线;如果你就要求孩子随便学学,肯定连你送他来学舞蹈的目的都达不到。”
都说舞蹈修炼气质,跳舞的人,站着美、坐着美、一出手一抬脚都是美,想让舞蹈变成气质,想让训练体态变成日常体态,必然要经历规范动作、持之以恒、从而形成习惯的过程。
舞蹈的美离不开扎实的基本功,可是舞蹈基本功到底是什么?是压腿、下腰、压脚背吗?不是!是技术技巧吗?也不是!但是舞蹈所有的一切都必须以舞蹈基础为根本。
舞蹈基本功包括素质训练、形体训练、技巧训练和舞姿训练四个部分,对于业余舞蹈教学来说,尤其是10岁以下的孩子,由浅入深、由量变达到质变,规范而渐进性的舞蹈基本功练习是较科学的。
而对基本功的要求高,并不是表现在“一个月内下叉”、“一个星期内下腰”等速成上,而是在把上把下的练习中,在压腿、踢腿、擦地等每一个细节上。
学会了动作却跳不出味道,较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基本功的支撑。学舞蹈就像造房子,需要打地基,舞蹈的地基就是基本功,地基不牢,再漂亮的房子都叫危楼,基本功不好,再好看的动作都是花拳绣腿。
练基本功是跳好舞蹈的前提,如果你不重视舞蹈基本功,将来你的舞蹈就会和她一样,脚下飘忽不定,动作慌张凌乱。
为什么你学了舞很久还是跳的不好
究其原因,是你的基本功太薄弱,更有甚者,你的舞蹈基本功练的不标准不规范,导致你舞蹈能力提升有限。
如果你每天花费大量时间只是在不停的重复舞蹈表演性的组合训练动作,那很有可能你进入了学习舞蹈基本功的误区!
舞蹈基本功训练误区
舞蹈的老师特别强调,舞蹈基本功训练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训练强度也要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逐渐增加,并且要适当的舒缓,来高强度训练后的肌肉缓释,因此舞蹈课基本都是2至4次较为科学,为此来训练的可持续性。
而有一些老师给学生上课,因为自己本身对舞蹈基础教学,就不是很明白。所以就只能给孩子教很多所谓的舞蹈,耽搁了孩子学舞蹈的身体解放时期。
孩子去比赛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孩子跳的歪七扭八,已经很难改过来了,一切都因为基本功薄弱或根本就没有。苦了孩子也苦了后面接班的老师。
基本功第八要素:稳
“稳”是指动作平稳、舞姿准确
稳练得好,动作行云流水、舞姿转换精确
?提高方式:移重心组合、气息控制组合和舞姿静立均可有效提高稳的品质。
一、古典舞基训
古典舞基训的内容是:
(一)柔韧度的训练——如:“腰腿功”,实际上是腰、腿柔韧和能力的训练。
(二)能力的训练——如:
1.抓好地面、空中的各种舞姿的控制能力的训练。
2.抓好旋转能力的训练。
3.抓好弹跳中的爆发力与韧性能力的训练。
4.着力增强踝关节能力的训练。
(三)技术技巧的训练——如
1.旋转的训练。
2.跳跃的训练——弹跳中的爆发力与韧性能力的训练。
以及做好素质训练——解决形体训练“技术技巧训练艺术表现力训练”,直到舞台上形象塑造训练等任务。
所以说,解决肌肉素质“软开度、耐力、爆发力、韧性、重心等方面”,对于训练学生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平时可以加强对人体运动的科学研究,在运动的幅度、韧带的柔韧性、重心的把握、肌肉能力等方面都能起到很好的训练。
比如“搬前旁腿”要完成180度,而且还要求主力腿、动力腿都是的直膝,还要求主力脚半脚尖,控制到较高度,并保持很长时间(两个八拍)。这说明在素质训练上要向动作的极限要求发展。
所以古典舞基本训练的目的是着重解决学生身体的基本素质问题,以跳、转、翻等技术技巧来增强舞蹈表现力,这可称为技法训练。技术技巧有了身韵的辅衬,才能有艺术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古典舞基训课不再是一种风格训练的补充教材,而是把它作为从根本上完善古典舞连接的关键性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和步骤。只有掌握好以上三方面的训练是古典舞训练的步。我们想通过身韵去把握民族传统舞蹈的审美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在形体运动规律上的具体体现。
二、古典舞身韵
“身韵”即“身法”与“韵律”的总称。“身法”属于外部的技法范畴,“韵律”则属于艺术的内涵神采,它们二者的有机结合和渗透,才能真正体现中国古典舞的风貌及审美的精髓。
换句话说“身韵”即“形神兼备,身心并用,内外统一”这是中国古典舞不可缺少的标志,是中国古典舞的艺术灵魂所在。身韵,虽然风格源是明显的,但它已不能再冠以“戏曲舞蹈”之名,它的从戏至舞的蜕变已基本完成。
三、基训对身韵的作用、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基训是外部形体动作语言,身韵的语言是内在感情。感情与形体两者互相依存,感情引导形体动作,形体则是内在思想感情的外在表现。感情离开形体动作就无从表达,而形体动作离开了感情就变成机械运动而是去艺术价值。
所以舞蹈演员必须进行内部技术与外部技术两方面的训练。通过训练把一个自然形态的形体变成为专业质、功能、风格、表现等诸多方面的技术训练。
古典舞神韵的教学要从训练的角度开始建立,要同时要解决形体训练、素质训练、技术技巧训练、艺术表现力训练,直到舞台上形象塑造训练等任务。
所以说,以解决肌肉素质、软开度、耐力、爆发力、韧性、重心等方面,对于训练学生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平时可以加强对人体运动的科学研究,在运动的幅度、韧带的柔韧性、重心的把握、肌肉能力等方面都要达到训练的。所以说古典舞基本训练的目的是着重解决学生身体的基本素质问题,以跳、转、翻等技术技巧来增强舞蹈表现力,这可称为技法训练。
在古典舞训练中,从头至尾都贯穿着身韵练习中的一些元素,身韵在总结了戏曲、武术等传统艺术的动作规律的基础上,确定了从腰为核心,强调中段训练的重要性。
而“提沉冲靠”等几个动律元素无论是对人体中段的肌肉或是呼吸,都各有其独到而不同的训练价值。突出地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中和之美”的美学原则。其具体表现为: 强调对中段肌肉,尤其是后背肌肉的训练。背阔肌的,更是身韵元素在训练上的一大突破。
而元素中的“含腆”从形态和规格上看比其它元素的幅要大。它的运动范围具有一定的延伸性,而它的发力点主要就是背阔肌,当含腆交替运动共同扩大范围时,使背阔肌随之交替曲伸,反复地,达到背阔肌真正曲伸自如,能随意控制的目的,从而充分利用阔肌这一表现区域,加强了中段的表现力。
如果说古典舞基训是一种训练手段,身韵则是衡量舞蹈动作的标尺。“如果把动作比做肌体,那么韵律就好比血液。血液停止了流动,肌体就会僵死。”这个形象的比喻,生动地说明了动作与韵律的血肉关系,可以想象,如果古典舞缺少韵律,那么动作、舞姿、组合一定会使人感到僵化而没有味道。
所以,如果我们抓住了古典舞的韵律,使是找到了发展古典舞的根和源。从这个意义上讲,身韵不仅仅训练古典舞的风格、韵律及外部技巧等,从中还可以发展古典舞的连接动作和舞蹈语言。
如果说古典舞基训是一种训练手段,身韵则是衡量舞蹈动作的标尺。它们的关系就好比“把动作比做肌体,那么韵律就好比血液。血液停止了流动,肌体就会僵死。”这个形象的比喻,生动地说明了动作与韵律的血肉关系,可以想象,如果古典舞缺少韵律,那么动作、舞姿、组合一定会使人感到僵化而没有味道。
所以身韵不仅仅训练古典舞的风格、韵律及外部技巧等,从中还可以发展古典舞的连接动作和舞蹈语言。身法韵律是基训课必须加以贯穿的,而且要从基训的风格性、身体艺术表现力和技巧的民族性高度性里加以结合和运用,并逐渐形成基训教材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古典舞基训有了身韵的元素才流动了起来,使基本能力、技巧、舞姿、动律、节奏、舞句等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基训彻底摆脱那种游离于民族特性之外的所谓纯功能性训练的影响。
同时身韵有了基训技术技巧的训练才能使得舞蹈动作力度更强、幅度更大,更充分地表现了人物丰富和变化的内心世界,在展示人体的表现力的同时,也努力挖掘了传统舞蹈形式的潜力与创造力。
身韵对基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身韵的出现改变了基训课在训练上的纯功能化和僵、死、板的倾向。
身韵教学的较终目的是要与基训结合融入到整体的训练中去而不是单纯的要融化在古典舞的一切舞姿和技术中去发展民族的跳跃让它闪、转、腾、挪如龙飞凤舞一般。这一点集中表现在对节奏处理和舞蹈动作的连接上,以及点线处理,舞蹈动势的渲染和表演者内在修养等诸方面。使身韵在古典舞基训中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古典舞注重眼神与身段的表演,讲究曲、圆、扭、拧等形体表演线条。
1
掌
分男掌、女掌。男掌手指伸直,虎口张开,四指并拢与大拇指分开。女掌手指伸直、虎口收紧,拇指向中指靠拢,但不要贴紧。
2
手臂的基本位置
1、拉山膀:两臂弧形侧举,高度与肩平,小臀微向里屈,手腕梢扣、掌心向外,掌背朝里手指微向上。
2、按掌:手按于身前,臂成弧形稍低于胸部,手指微向上,手心对前斜下方,从肩到手形成一个弧形。
3、托掌位:手臂举至头,手的位置在额前上方,手心向斜上方,食指对眉梢。
4、单山膀:先双手叉腰,然后右手由下经身旁向上撩掌至头的前上方、然后再下落切掌至胸前。
5、双山膀:先双手叉腰,然后左手做单山膀动作,接着,右手、左手一起做撩掌和切掌至胸前,这时躯干和头都微向左侧,成双山膀姿势。
6、顺风旗:一手做单山膀,另一手做托掌。
3
手臂的基本动作概念
1、撩掌:手臂由下方至头上方的动作,用手带动,动作时,手背朝上。
2、切掌:掌的外侧向下,手背向外,如刀切状。
3、分掌:手由胸前经过头上方至侧或侧下方的动作,做动作时,手背用力向外分。
4、穿掌:与分掌动作大致相同,但不同之处,在分手时手背向外,指尖向上伸,伸至头上方翻碗,手心向上,然后手心向侧分开,还有一种是指尖向上,从身体侧边伸出,手臂朝外。
5、端掌:手由侧经下方端起到胸前的动作为“端掌”。与按掌位置相同,但与按掌不同的是,手心朝上。
6、晃手:双手臂与肩同宽,手心向外,两臂形成圆弧形,在体前做上左下右的划圆晃动。
7、云手:先站好丁字步,摆好双膀,然后,左手摆至胸前平屈,手心向上。同时右手至胸前稍屈肘、手心向下,与左掌心相对成交叉状。
眼看右手,接着两手臂同时经斜上方绕至头前,相继翻掌于头两侧,掌心向下。再经右侧绕至左侧,左臂于左侧山膀,右掌心向下。右臂经胸前,服视右手,拉成山膀,目平视前方,两手交叉在胸前划圆。
中国古典舞基本功 穿手
手以“掌形”或“剑指”,以指尖为,做由内向外的直线运动,分为上穿手、下穿手、平穿手、后穿手、斜上穿手、斜下穿手。
中国古典舞基本功 晃手
手以“掌形”,手臂在立圆的运动轨迹上,做身前“分手”与“合手”配合动作。
中国古典舞基本功 盘手
手成“掌形”,以指尖,手臂做由内向外,由外向内,由上至下,由下而上的盘旋运动,分为单盘手、双盘手、里盘手、外盘手。
头的动作:
仰头:向后做曲的动作。
转头:以额头带动,向左、右转动90度。
涮头:头经过前屈、侧曲、后扬的过程,做圆周运动。
低头:以额头带动,向前做曲的动作
摆头:头在正中位的基础上,左右倾倒至较大幅度。
甩头:头在正中位的基础上,左右快速转动90度。
肩的动作:
提肩:颈部保持垂直的状态,肩关节上提。
沉肩:在提肩的状态下,肩关节下沉。
裹肩:颈部保持垂直的状态下,肩胛骨做前伸的动作。
展肩:颈部保持垂直的状态下,肩胛骨做后缩的动作。
转肩:将裹肩、提肩、展肩、压肩的动作连贯,前向后或后向前运动。
古典舞基训中的翻身训练
专业的古典舞训练课,老师经常提到古典舞的三大技术技巧,没错,那就是“跳,翻,转”。
上一篇文章我们重点讲了古典舞中的旋转,本文我们重点讲一下古典舞中的翻身。
翻身是民族特点浓郁,艺术表现力丰富的中国古典舞技术技巧动作群。翻身是指在脚步交叉辗转或平衡交替重心的状态下,以腰为轴,身体保持在倾斜状态下的翻转。
翻身动作种类繁多,有舒卷自如的探海翻身、大蟒翻身,有急如滚滚车轮的串翻身,有盘旋仰俯的踏步翻身、跳踏步翻身等。无论各种翻身,都贯穿了中国古典舞所独具的拧倾仰俯的身体形态特征和拧倾圆曲的审美形态特征。
对于翻身的训练,重点需要掌握以下几点:
1,重心一定要稳,胯部固定,主力腿保持在一个垂直轴上较重要。
2.,手臂走立圆(针对大多数动作),气息顺畅,腰部协调(有的动作侧重旁腰,有的动作侧重前后腰)。
3,意念完整,意向清晰。“心里没有,身上白走”的形象说法,有力地证明翻身一定要以意念,完成动作时,内心一定要有一个清晰的视像。
古典舞基训中的旋转训练
专业的古典舞训练课,老师经常提到古典舞的三大技术技巧,没错,那就是“跳,翻,转”。
上一篇文章我们重点讲了古典舞中的跳跃,本文我们重点讲一下古典舞中的旋转。
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中的旋转,是指人体在地面或空中保持一个相对固定的舞姿形态,围绕一个支撑点或一个中心轴而产生的转动。
旋转在古典舞身韵和技术动作中,起着连接韵律、变化丰富的作用,因此,旋转是极富艺术表现力的技术动作群。其三大要素是中心轴,动力和舞姿。
以拧倾为核心是中国古典舞旋转大特性,走上身留下身是中国古典舞旋转第二大特性,平衡重心,移动重心的应用是中国古典舞旋转的第三大特性。
较常见的旋转基础练习是:留头甩头,平转。
稍微提升一些的是:踏步掖腿转,跨腿转,旁腿转,探海转等。
比较难的动作体现在空中转系列:空转,跳旁腿转等。
而想要舞姿更优美,舞蹈表现更有感染力,就需要挑战更高难度的复合转了,如:平转--斜探海转,平转--紫金冠转,平转--空转等。
古典舞节拍怎么数
有许多学员在学习古典舞时非常认真,一招一式,一颦一笑都模仿地很到位,只是苦于不大会数节拍,以至于一曲下来,总感觉有些地方跳得别扭。
下面我们来说说古典舞在节奏上的特点,也许会帮到您。古典舞在节奏上特点很突出,这与我们民族音乐的特点是分不开的,我们民族音乐很少象西洋音乐那样强弱相同、有规律的匀速节奏,古典舞一般表现为弹性节奏和点线结合的特点。
体现在节奏上多为附点(抻——赶),如果占两拍。口语化的念法是:1--哒或2--哒等,其中1或2是一拍半,哒是半拍。表现在动作上,1或2时动作要延长够一拍半,哒时动作时间短,多为亮相动作。
如果是切分节奏(赶--抻--赶),即两头赶中间抻。一般占两拍,口语化的念法是1哒2或3哒4,其中1半拍,哒一拍,2半拍。表现在动作上就是个动作是小动作,起铺垫作用,哒时的动作抻开做,为舒展的大动作,2 时又是收的动作,小,利落。
还有一种情况是,古典舞动作一般在音乐乐句开始前有一个准备动作,不在节拍内,但要摆出来,或者做一下。这个动作好多老师教了,但是数拍的时候没数。这个动作主要起连接或贯穿作用,使舞蹈看上去更美更流畅。
因此,古典舞依音乐的内在节奏所形成的动作,表现为抑扬顿挫、点线结合等,从而产生我们特定的动律特点和韵律感。
本文系中音阶梯网站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